李氏崔氏這數百年來雖淡出朝堂但在陳國的威望和地位依然還在。不過是這兩代的展氏隱隱有迎風居上之勢。現在時人多知展鄭而少識李崔,其實李崔並非沒落而是懂得審時度勢、避其鋒芒。但人總是太健忘,再過個幾百年李崔只怕真的會沒落也未可知。因此這一代家主李祺不甘於世家第一的名頭被展家蓋過,已然按耐不住了。
李祺知曉晉王一貫低調,並不敢擺出過於盛大的迎接場面。但即便如此只李家嫡系列隊歡迎也是很大的陣仗了。李氏在此地單隻嫡系後裔便有幾百戶,一眼望去屋宇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李氏家族在建莊之初便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地理擇就了這方地域,如今千百年過去,輝煌更是勝似當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王一行車隊行了足有六條街,方才進入李家家主府邸。
一進院門迎面便是一道兩丈許的一字照壁,晉王在照壁前下車,早已等候在旁的李祺忙恭請晉王換乘藍色小轎。
一路穿堂過府行到一處名為瀾馨苑的別院。行到院內李祺親自上前迎晉王下轎,一路陪同進入正廳。晉王與李祺謙辭一番在上座坐下。自有丫鬟僕婦敬上茶點。
李祺攜二十餘李家青年子弟上前晉見。晉王一一詢問誇獎一番。
約莫盞茶功夫,李祺見家中優秀弟子均已見過晉王,忙上前道:“殿下尚未用餐,飯食均已備好,請殿下移步偏廳。”
晉王首席落座,李祺下手相陪。展斜陽和衛信同陪在側座。
餘下眾人皆在兩旁席位作陪。
李祺偷瞄展斜陽一眼,心下暗暗讚歎不已。果然展氏一門英才卓絕,器宇不凡。席間李祺斟酒讓菜周到細緻,晉王以禮相謝盡顯賓客盡歡。
席近一半,悠然一縷琵琶聲遠遠傳來,如珠落玉盤,清脆悅耳。
晉王用餐之地是在一道水榭亭臺上。琵琶聲從荷花池旁花牆外傳來,若隱若現真有說不出地誘惑人心。
眾人多是停下推杯換盞細細品聽。唯晉王聲色不動,若沒有聽到般,小口用著碗碟裡的餐食。
衛信微微挑眉,瞥眼衝著李祺笑笑。李祺知晉王識得自己的心思,不禁面色微紅。此番手段本就不夠高明,但若然有用卻也顧不得面子上好不好看了。
李祺猶豫著試探道:“殿下若覺得琵琶音還能入耳,不如請彈奏之人前來為殿下親奏一曲?”
晉王點點頭應允了。既然人家戲已做足,不給機會給人表演豈不不懂情面。
李祺心下暗喜忙親自離席前去安排。
展斜陽望向晉王展顏輕笑道:“這李家主是在替小義父終身大事著急呢。”
晉王面色沉靜看都不看他低聲道:“渾話亂說。”
展斜陽誇張地唉了一聲,換來衛信一個白眼。衛信知道,如不是在人前展斜陽定有得笑鬧晉王一番了。
約莫半盞茶功夫,李祺回來衝晉王笑道:“今日實在是巧,方才原是我家嫣然在瀾馨苑外的翠玉閣與姐妹們玩耍練舞。如今得知晉王殿下在此,特意懇請前來為晉王獻上一曲。”
晉王含笑舉杯,點點頭。
李祺手指荷花池上道:“殿下您瞧這池中芙渠搖曳生姿,亭亭玉立還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晉王隨著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見池上荷花從中一葉小舟緩緩蕩來,舟上一身著鵝黃流仙裙的女子背對晉王反抱琵琶手指輕撥,一曲《渭城曲》悠悠傳來。女子一面撥動琴絃,一面身姿搖曳地隨波舞動,琵琶曲若珠落玉盤,舞也跳的風姿綽約。待小舟行到距晉王不過兩丈餘,女子反身下腰,琵琶抱於身前一張芙蓉玉顏倒映入眾人眼簾。
席間一陣靜默,眾人都被這如九天仙子落入花間的顏色擾亂心緒,滿池荷花竟都黯然失色。
晉王一直淡笑不語,眼神溫潤。李祺細細觀察晉王神色,任他閱人無數卻也猜不透晉王是什麼心思。
一曲奏罷,黃衣女子登船上岸來到晉王面前施禮致謝。近前細看,女子容顏更為白皙豔麗,眉蹙春山,眼顰秋水,纖腰楚楚,嫋嫋婷婷。
她如扶風弱柳般對晉王襝衽一禮:“晉王殿下千歲,民女李嫣然見過殿下。”聲若黃鶯出谷清脆悅耳。
晉王抬起眼皮看向她微微一笑道:“芙蓉不及美人妝,李小姐一曲《渭城曲》真是繞樑三日,令人心曠神怡。”
晉王嗓音溫暖中帶著一絲魅惑人心的韻味。這番話聽在李嫣然耳中宛如天籟,瞬間令她面頰緋紅。
李祺看到女兒姿態明白女兒已是動心,卻不知晉王心思如何。
喜歡君主大人莫走請大家收藏:()君主大人莫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