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準時在十一月初吹起,戰時地圖即使千變萬化,從這個月開始也要被冰雪天所影響。
11月1日,蜀地的第二波志願軍也來到了陽平關,這次同樣是二十萬,帶隊的是鄧豫,而按照他們的說話,這個月每個星期都會來一批,下個月也會有,最後大概是投入一百六十萬人——聽聞這個訊息,西北姜墨兩家的將領徹底震驚了。
“這是心蘭師父的指示,讓我們不要急於支援中部,先解決西境的問題。”姜艾解釋道。
不得不說修路進昆侖的計劃起效果了,在淵霸的遊說下,已經有不少妖族部落表示了願意跟隨大宋,由於高原不適合一般人生活,心蘭答應了在此地劃分高原民和妖族的自主管理區,頓時一些昆侖原住民也投靠了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原住民其實就是妖族奴役的高原民,吐蕃的崛起算是解放了他們,但吐蕃不僅不能改變他們的物質生活,還無法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而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結果就是這些高原民對於易主的感覺極度麻木。
“不是誰都擁有能夠直入心靈的贊頌師,但我們有了,所以什麼都能做。”
這是姜艾等人心中的想法,也是實際的形勢,吐蕃之前的騷擾戰略是正確的,無奈大宋有心蘭,還有心蘭帶來的技術改善高原人的物質生活,以至於吐蕃現在可謂大勢已去,就是留下心蘭和夏侯尊都能穩住局勢,也因此有了姜艾、趙充和鄧豫等重要將領陸續出蜀的的操作。
至於東邊,心蘭則明確表示太過粗糙的志願軍是無法在那裡起到作用的,便讓餘下的一百萬兵力繼續訓練。
至於計劃中支援南雲省的四十萬士兵,馬淵也準備在這幾天動身。
不過西北將領吃驚的不是這些,這些佈置是有些意外,但指導者是心蘭,沒有問題是應該的,他們吃驚的是,自己本以為沒多少的志願軍,居然有三百萬之數……小道訊息是有的,只是他們都當那是笑話,直到四十萬這麼真實地來到西北地區。
這四十萬人,直接就讓西北兵力翻了一倍,哪怕數量和質量不對等,但西北軍去除傷兵也沒有那麼多人——再就是,他們之所以反擊到天水陳倉就停下,其根本原因就是兵力不夠,如今一想到未來還能有至少一百萬加入,何愁趕不走匈奴人?
話又說回來,匈奴人之所以敗退得那麼快,和他們在沒攻下西北大城的情況下就強行深入敵區,把太多兵力花費在維穩上有關,當然,這些都已經是過去……一部分人是這麼認為的。
“不,我覺得匈奴沒有放棄。”霍長生道。
實際上空氣中的不祥氣息一度變弱,但就在這天突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有句話說得好,比起你能感受到對手的強弱,對方強大你根本摸不清那才是真的可怕。
然而這份可怕,很快就隨著新的報告一起傳遞過來。
“大事不好了!”
眾人一驚,但等了解到匈奴又開始大肆殺戮,他們卻是會心一笑。
“倒行逆施,匈奴離敗亡不遠了。”
“狗急跳牆了吧。”
“被佔區危險了。”
聽到最後這句話,眾人齊刷刷看向霍長生,但後者沒有像平時那樣躲在蜀地眾將之後就可以看出他已有所改變。
霍長生的確有所改變,他也不是抱著把自己副作用的感覺說出來的心態在開口,那樣做姜艾等人會信,墨思等人也會理解,但不足以說服更多的人。
“這是心態問題……”
若是以為匈奴僅僅是重新變得殘忍,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大宋這邊不知道匈奴單於帶來的心情變化,所以才能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一次的“倒行逆施”。
最初匈奴攻過來,聽聞和眼見其實的“殘忍”,讓大宋子民激起了“抗戰到底”的意志,這份意志在匈奴想要用綏靖手段統治他們的時候,反而變本加厲,各種地下組織、反抗都在醞釀和不斷爆發著,給人一種百姓與國家共存亡的錯覺。
嗯,是的,錯覺。
百姓,普通百姓要關心的東西太多,衣食住行,生計的問題都快要壓榨光他們不多的時間了,最初他們還能擠出一點精力和時間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很快,準確說是戰事的不利,長時間的糾纏很容易就把他們的那點熱情消磨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