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隨行官員看不下去了,尤其是說話人還擦了一把冷汗。
“大人,我覺得敵人去攻擊友軍,這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尤其是少主……”
那位被稱呼為大人的男子瞥了官員一眼。
“那攻擊我們就是好事了?”
官員一時語塞,死友軍不死自己還是極好的……但仔細想想感覺還是有些不對。
“大人,敵人沒走光,我們不能大意。”
“當然不能大意,所以去準備吧。”
“準備什麼?”
“出城破敵!”
沒有理會嚇得發呆且有些腳軟的官員,男子轉身走下城樓,準備親自率兵出擊。
姜家不比墨家,沒有墨家七子,沒有那麼多長老,作為新興勢力,他的人員是那麼不足,以至於派去守備天水和金城的將領大多都是隻能自保。
但漢中不同,這裡是姜家的根本之地,所以姜水天把算得上是自己副手的耿冰留下了。
作為擅長堵不如疏的防守之人,姜水天從不信任什麼把敵人抵擋在前線城市之外,他喜歡的是利用縱深來消耗敵人的力量,然後從後方城市一舉反擊。
這的確有些對前線和“縱深”地段的百姓不公,但姜水天是個實在人,做不到就只能做能做到的事,作為副手的耿冰也很好繼承了這樣的傳統。
方術士的測算是在一定範圍內靠譜的,但沒有指名道姓時的測算,只有實時效果——簡單來說,就是之前看到城外一大堆人,耿冰一點攻擊慾望都沒有,當即命令眾人嚴守,自己則是躲在府內呼呼大睡。
也因此他的危險指數低得可以,與其說匈奴不把姜艾放在眼裡,實際是沒把他放在眼裡。
但危險程度是會變的,戰爭的局勢也在變,就在圍困漢中計程車兵準備再次分出一軍去支援空亡時,耿冰知道時機來了。
誠然,即使只有一個宇宙騎士,憑他的單挑能力,也是勝不了的……但他被稱為姜水天的“副手”並非勉強,就像之前說的,姜水天大戰略裡,他這裡是反擊的起點。
於是,姜家第一擅攻之將出擊了,他也不挑難的打,只攻擊留下來準備繼續給漢中施加壓力,由一名實習騎士指揮的八萬匈奴軍。
“你們竟敢出來?”
實習騎士死到臨頭都不敢相信這一幕。
“能打得過了,所以就打了,有問題?”耿冰邊答邊結果了敵人的性命
而這一句話,最終成為了10月19日裡三處戰場的共同描述。
每一處,大宋都僅是略勝一籌,於是最終匈奴人敗退了。
損失不大,但宋人解了漢中之圍,也吹響了反擊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