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南下遠徵的軍隊數目大概有一百一十多萬人,除去留守北平的十萬和拓跋英布置在山東的四十萬大軍,這一次圍剿陳暮雲,魏國可謂傾盡了半國之力。
而且就戰術來看,損失絕對不會是寥寥兩三萬,也就尓朱永這個魏國元帥、柱國大將軍才有足夠的威望來主導這一戰略了。
不過,至少在開始的幾天,進行得非常順利。
韋孝寬和宇文獺充分發揮了自身作為強者或近強者的個人能力,躲過白袍軍無數次全殲,隻身一人逃到分散後的部隊之中,再次組織起過千的軍隊對白袍軍進行騷擾。
這順利的前期直到6月6日,白袍軍闖到第二道防線開始才有改變。
雖說其他柱國都要聽命宇文獺,但道聽途說終覺淺,至少以莽勇為著稱的賀拔是這麼想的。
當然,賀拔沒打算讓戰略完全失敗,於是,他僅是率領一萬士兵便向陳暮雲發起進攻。
單論指揮技術,他並不比高蘭陵強,但殺敵上高蘭陵遠不如他。因為整支部隊都以攻代守,並且充分以輔助他展現個人力量為上。
可惜的是,賀拔一直以來的“殺破敵膽”沒能出現,陳暮雲也不和他硬拼,而是反過來從戰術上實現他們的戰略——用抽絲剝繭的方式把賀拔的一萬士兵一點點消耗掉,最終還成功予以賀拔重創。
有賀拔這個反例在前,其他人不再嘗試直撼白袍軍,而6月8日陳暮雲開始沖擊第三道防線時,這個大戰略的另一個可怕之處也開始展現出來。
由於陳暮雲一直不眠不休往南進發,因此一般情況來說,往北方逃散的部隊即使整合了也很難追上來,就算能追上來,作用也不過是和其他部隊一樣,沒有明顯特點,反而徒費力氣。
因此尓朱永稍微修正了韋孝寬的戰略,並且對賀拔予以嘉獎——也許你已經看明白了,後面追上來的都是大集團軍,他們採取的是和前方以及側面部隊不同的戰術,一上來就只求硬拼。
要注意,這和當初高悲的八萬人略有不同,為了增強沖陣實力,他們全部都是騎兵配置。雖然坐騎能分擔騎士傷害,但騎兵並非防守能力優秀的部隊。
而這後方追上來的集團軍,追的過程的確用了坐騎,但列的卻是是盾兵在前,弓箭手和法師在後的常規陣型。
你說陳暮雲大可不管他們?的確,但尓朱永毒辣的也在這裡,他們就一直尾隨在背後給予陳暮雲軍心理壓力,真要打肯定可以贏,無傷也能繼續保持,但這無疑會加大部隊的消耗,和精神疲勞——他們已經一週不眠不休在趕路了。
而且事實也證明瞭不回頭是明確的選擇。
6月9日,陳暮雲開始遇到了臨時建造的防禦工事,以及預埋魔法陷阱的區域,行軍速度進一步變得緩慢。
6月11日,後方追趕的部隊從三天一休改為一天一休。
6月13日,尓朱永嘗試在前方投入集團軍進行一次“過場”——簡單沖殺一陣之後便撤離,不求殺敵,只求逼迫陳暮雲用方術來應對。
6月17日,陳暮雲突破第七道防線,無一敗績,無人傷亡,殺敵不下五萬,但整個部隊都到達了崩潰的邊緣。
宇文獺再三思慮,決定提前進行一次摸底性進攻。
6月19日,由七個柱國將軍帶領的十五萬大軍,洶湧地殺向了陳暮雲軍的所在,然後——
“這是……魔法陷阱?”
“我們搭建的防禦工事?”
“他們……怎麼可能還有如此精力?!”
連番的爆炸、下陷、毒霧……魔法陷阱區域震住了大概三萬士兵,防禦工事僅僅是以廢墟的形式突然從天而降,就足以阻止三萬人了。
然後,陳暮雲帶領七千人殺向了餘下的九萬人。
還是七千多人,但卻不是人們期盼的疲憊不堪,僅剩下一絲精神力量在苦苦支撐的隊伍。
他們還是當初那隻讓人聞風喪膽的白袍軍,從未改變,宛如巍峨。
陳暮雲曾經說過,他想把自己的部隊起名“背嵬”,不是說要背起山一樣的壓力,而是說他們就像大山一樣可靠、堅挺、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