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們看他家把地都不種了,搞成養蝦池了,覺得就是瞎搞,可這會看他家才兩年車都買了,早就有些心動,這會聽陸嶽華這樣說,都七嘴八舌問起來。
陸嶽華給他們的方案是:地也不要全搞養殖了,留幾塊自己種點口糧的,以防萬一。
“而且你們沒事也可以多養些雞鴨的,到時候來釣魚的人多少都會買些帶走。
有興趣的也能搞個一塊兩塊田的蓮藕,甘蔗,地梨馬蹄),應時節的玉米土豆,紅薯等等,自家菜園裡的應時節蔬菜都種些。
來水庫釣魚遊玩的人越來越多,現在路修好了,他們過來吃飯更方便了。
即便是不來吃,也會從我們小後村這買食材的。
但是一定不要打農藥,最多在生長前期打一次除蟲的,現在城裡人講究的就是一個綠色、原生態、說白了就是純純的土東西!”
“哈哈……”
大家聽到這都笑起來,“我們傢什麼沒有,就是土的多,哈哈……”
村民聽著陸嶽華的述說,也都沉浸在當中。
同時經過這兩年也是真心感謝白青禾跟陸嶽華,雖然那烏江水庫和松林子是外人來搞的,但是來這吃飯買土特産的,確實陸嶽華夫妻倆的功勞。
現在又幫著村裡想方設法的發展,真是印證了那句帶動全村發家致富。
陸嶽華前面就在松林子那一排土房子的中央位置,打了一口壓力井。用起水來很方便,冬暖夏涼的。
那些來遊玩散心的人,很享受自己到菜園子摘菜,動手洗,然後自己做的,吃起來特別香。
純綠色食品,又是最新鮮的,自己吃了好,免不了想到家裡人,再說這些又不貴,跟超市裡買的差不多價錢,甚至有的還便宜些,臨走時都會大肆採購。
帶回家還能得到家裡人的誇獎,覺得帶這樣的東西回去,是用了心的,比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好多了。
最受歡迎的當然還屬泥鰍黃鱔和青蝦,可這些東西路遠的白青禾不建議他們帶,路上會死,浪費了,所以賣的最多的還是蝦皮,老人孩子都愛吃,又是補鈣的佳品。
然後就是雞鴨蛋也很暢銷的,這時候白青禾都會介紹去小後村裡去買,因為她的一般都是趙德包圓的。
來過的人,沒法帶水産回去的,都很遺憾,然後就極力的推薦他們家人自己來一趟這裡,感受原生態的同時,還能吃些好的補補。
這邊沒有工廠工業的汙染,空氣特別好,烏江水庫的風景又好,秧插季節開始一直到收割的時候都是美美的,到處一片綠油油,一片黃燦燦的,風一來時跟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
冬天曬著太陽釣著魚,土灶上燉著讓人吞口水的飄香美味。
春天聞著桃花香,泛著小舟拍拍美照,一會魚線動了,趕緊收線,運氣好的,還能釣到野生的桂魚,那就有口福了。
五月來就走白白胖胖的大白桃吃了,嘎嘭脆,熟透了跟水蜜桃有的一拼。
還可以自己動手做桃子罐頭,帶回去送朋友,說上一句:“嘗嘗,這是我沒事的時候做的。”
因為都是自己手工,有手機記錄證據,別提多讓人羨慕了。
夏天桃子沒了,枇杷、杏子、李子、梨子陸續都能入口了,都是自己親手從樹上摘下來的,吃不完又是各種水果罐頭。
這些果樹村裡每家都有幾棵,一棵就能結很多果實,白青禾也在自家屋後一小片空地上全都栽上各種果樹,竟也有五六十棵。
村裡面積大,都學著白青禾家搞了很多這樣的副業,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