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已經過去幾天,整個長安城再次恢復從前的模樣。
沈風的店前,買冰的人卻越來越多。
沈風躺在店裡,連冰塊混著的小電扇都有些不解暑了。
沈風還搖著蒲扇,隱約看到外面豔陽高照,外面的街道都被這股烈陽照耀得出現些許虛幻的感覺:“這鬼天氣,怕是有三十七八度了。”
這才是剛剛入夏,今年恐怕要來一場異常兇猛的酷暑。
“上官爺爺,你把外面拉個棚子,這鬼太陽太嚇人了,客人們在門口排隊非得中暑不可。”沈風朝著外面喊道。
上官儀年歲較大,又是家裡的夥計,沈風平時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乾脆和上官婉兒一樣稱呼爺爺,不過前面加了姓氏。
“哎,知道了。”上官儀跑進裡屋,拿了幾個支架出來。
這自然也是沈風發明的。
擺弄了一會兒,一個簡易的小棚子搭了起來,雖然不能隔絕高溫,最少也不用被太陽暴曬了。
來買冰的除了普通百姓,大多是一些僕人丫鬟,見沈風對他們這些人都這麼用心,連忙道謝。
上官婉兒將一切都看在眼裡,眼中閃爍著異彩。
“這鬼夏天,從來沒有這麼熱過。”
“聽說城南好多莊稼都乾死了,就算沒幹的,也被熱傷了,今年的收成估計不太好了。”
外面的人在討論著天氣,屋內,沈風聽到,有些擔心。
今年恐怕會是個大旱之年。
……
皇宮。
李世民的案臺上,奏摺如雪花般送入宮中。
各地受災,而且情況嚴重。
糧食收成恐怕不足往年的一成,整個漢中、江南,往年糧食收成高的地方今年紛紛遭重,甚至請求朝廷派糧賑災。
可是,李世民剛剛接管大唐,而大唐剛剛建國不過數年,糧倉裡哪兒來的那麼多糧食?
要知道,在大唐之前,隋朝不過二世。
而且,隋煬帝楊廣暴政,窮兵黷武。
前面更是南北朝亂世,五胡亂華,漢人百姓十不存一。
整個中華大地相當於被大洗牌,元氣大傷。
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又怎麼會有存糧?
李世民登基以後,廣納諫言,積攢糧食,如今國庫中的糧食,最多也就夠災民一個月的口糧,如何面對那數十萬的災民?
更何況,受災面積還在逐漸加深。
朝堂之上,李世民將所有大臣聚集,集思廣益。
在唐朝,有個官職叫做宣撫使,專門負責災害的事情。這個職位一般是中書省、門下省等機構推薦,一般都是由李世民身旁的近臣或者朝中大員中選擇。
這次宣撫使正是由杜如晦擔任。
杜如晦上朝前已經瞭解了各地災情。
如今災情剛剛有苗頭,卻已經非常嚴重,根據杜如晦的判斷,這次的災情要比以往更加嚴重,甚至超過大部分史書記載的旱災。
他走上前朝著李世民說道:“陛下,此次災情需要十分重視,並且,國庫中糧食一定不夠,需要從各地收取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收取糧食,收的誰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