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活了,真的活了!”
所有的人都激動起來,周圍的人越發的騷動起來。
楊淩此時已經走到第二口棺材前面,如法炮製,不一會兒,裡面一個年輕女人吐出一條蟲子之後竟然很快自己就坐了起來。
頓時整個小鎮都瘋狂了,一起跟在楊淩的身後往第三口棺材擠去。
十幾分鐘之後,小鎮上一片歡騰,雖然還擺著棺材插著白幡,但卻像過節一樣熱鬧,所有人都把楊淩一群人圍在中間,有磕頭的,有說作揖,有哭的有笑的,反正楊淩感覺自己頭都要炸了。
等這些人鬧騰的差不多,楊淩這才問起這其中的緣由。
已經見識了楊淩的神通廣大,鎮上的人膽子也大起來,不再忌諱鬼村的事情,幾乎爭先恐後的說起鬼村的情況來。
原來這個巴郎村以前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巴郎這個名字也是後來才有的,原來是一個帶有明顯中國風格的名字叫西河村。
事情要回溯到上個世紀二戰爆發之後,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為了快速進攻印度,因此決定修建一條連線泰緬邊境的鐵路。
當時,泰國北碧府西部地區是一片荒蕪人煙的山區,氣候炎熱,瘴氣籠罩,虐疾流行,施工條件極其惡劣,而這條鐵路日本的鐵路設計院提供的規劃設計施工時間是六年,但呵呵噠,當時的日本國內經濟已經即將崩潰,日本軍部要求緬泰戰役要速戰速決,爭取在一年之內籌備完一切開始進攻印度,以切斷同盟國駐遠東的軍事補給,因此,這條鐵路便加快了程序。
原本設計六年的鐵路要在一年內完成,在這種壓迫之下,來自中、英、美、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的盟軍戰俘和大批東南亞國家的平民,被強行拉到泰緬邊境充當勞工。
數十萬勞工在日軍刺刀的逼迫日夜施工,繁重的勞動、惡劣的條件,致使16000名戰俘和10萬平民在饑餓與病痛中死在了日軍的皮鞭下,並且拋屍荒野,湮沒於荒草野地,即便現在這條鐵路沿線,依舊到處能夠見到浮於荒草之中的累累白骨。
這條用血肉鋪就的鐵路也因此被稱為“死亡鐵路”。
而這條死亡鐵路上,還有一座死亡之橋,現在稱之為二戰橋,就在清邁通往拜縣的途中。
而這座二戰橋距離西河村不過兩公裡,當初為了修這座橋,日軍除開使用盟軍戰俘,還大量抓捕驅使附近居民,橋修建完成之後,方圓數十公裡十室九空,甚至整村整存的人都一個不剩,不是累死就是餓死病死,小孩子都概莫能外。
西河村作為離二戰橋最近的一個村莊,曾被作為一個臨時據點,不過很快他們就搬離,然後附近就被化為禁區,任何人不許靠近。
後來就是大車大車在鐵路工地上死去的人被拉到西河村,聽說,日本人把死去的人都埋在了西河村後面的山谷裡。
二戰結束後,陸陸續續又有些逃難出去的人回到西河村繼續生活,雖然聽說這裡埋葬著無數的死人,但故土難離,村民們還是不願意離開這個地方。
時間一晃就四十年過去,一代又一代的人繁衍生息,西河村已經有了二三十戶人家,大家也幾乎都把原來日軍犯下的罪行徹底忘記。
但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西河村開始出現很多怪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