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被發現女扮男裝的事情都是小事,真正關鍵的是她被人發現是羌人。
聽聞當時萬俟峰對素問一番痴情,縱然發現對方是羌人也將對方力保下來,之後暗中將素問藏起,素問在那個時候不知道跟誰生下了兩個孩子,萬俟峰因為對素問的一番痴情忍了下來,這兩個孩子都因為皇後無法生育的原因而假裝是皇後的孩子。
這就是當年一切的事情經過。
至於作證素問身份的人是一個她非常熟悉,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
雲相國。
她的祖父終於也是攙和進了這些事情裡面去,做了十分關鍵的一環。
當年知道素問事情的人本身也沒幾個,出來作證的都是位高權重之人,雲相國不但作證此事,甚至還說了個事實,一直在後宮的清師父就是當年素問的侍女。
至於素問現在去了哪裡?
聽聞素問在生了萬俟琉之後就回到了羌人,素問本是羌人高官之女,不可能一直久留漢人的地盤,如今雖然羌人勢頹,但畢竟是異族。
漢人王座的血統,不容異族混淆。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事情的真相居然是這樣。
萬俟峰赫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十分痴情的男人,為了心愛的女人甚至願意心甘情願的戴上綠帽子。
為此有不少文人墨客對這件事情寫了書籍故事,也有不少詞曲出來歌頌萬俟峰的痴情。
但這些都是一些虛名聲,真正在朝堂上的刀光劍影才剛剛開始。
萬俟峰沒有對這件事情做出任何回應,反倒是做了一件讓眾人都吃驚的事情:給自己的四個兒子都封王。
沒錯,就連最小的四殿下也都封王出宮建府。
他沒有直接斥責流言蜚語,但是卻以實際行動告訴眾人他並不想搭理那些謠言,縱然是有雲相國從側面佐證他也不想說什麼。
因為他又進行了第二件事情:確定了科舉的時間,就定在金秋。
第一次科舉畢竟準備不足,程式上十分精簡,也沒有鄉試會試等繁文縟節,只要求曾舉孝廉者就可參加科舉。
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引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舉孝廉但是卻家世清貧的人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一股腦地對萬俟峰歌功頌德或者在家認真讀書。
這下天下學子的眼光都放在科舉和舉孝廉上,也沒人關心皇帝這點風流韻事,也只有朝堂上吵得兇。
在朝堂上吵得很兇的時候,萬俟峰曾如此回應過:是不是朕的兒子朕心裡清楚,你們不要以為編上這麼一段就能矇混的了朕,雲相國也不過是被你們的故事矇蔽罷了。朕可以給你們說這些話的人每人都來這麼一段風流韻事,也可以人證物證俱在,你們看看你們是否能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