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紅燒的關鍵步驟。一定要用小火慢燒1小時以上。其實,歸根到底,這帶著濃濃親情的經典菜餚,看似簡單,實則重的是燒制的功夫。燒的火候不夠,肉硬。燒的火候過了,肉又太軟,不成形,嚴重影響最後的收汁和賣相。
……
製作提示編輯
紅燒肉的做法各地也會稍有不同。南方習慣用醬油老抽)調色,而北方則偏愛炒糖色兒。原料一般選用上好五花肉所謂上好五花肉要層次分明,一般五層左右為佳,故名“五花肉”),或者“坐臀肉”即後臀尖)。可放入白菜、豆腐、土豆、胡蘿蔔等蔬菜一起煮燉,能變化出多種好吃的燉肉菜。
燉肉時最好用冰糖,比白糖做出來的顏色要亮,好看,而且口感也更好。
豬肉的吃法繁多,烹製方法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從營養保健角度說,以燉、煮、蒸為好,炸和烤最差。因為在炸、烤的高溫下,肉的蛋白質會變性生成苯並芘等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故應盡量避免,燒焦的肉是不能吃的。煮爛的肉較易消化,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溶入湯中,湯不只味鮮,還富有營養,而且,經4~5個小時的燉煮,肉中的膽固醇含量能減少50以上。
豬肉烹調前不要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髒或腦部寄生有鈎縧蟲。
豬肉屬酸性食物,為保持膳食平衡,烹調時宜適量搭配些豆類和蔬菜等堿性食物,如土豆、蘿蔔、海帶、大白菜、芋頭、藕、木耳、豆腐等。
……
氣虛質、氣鬱質、陽虛質、平和質
濕熱質、痰濕質、血瘀質
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食之過多,便使人攝入了過多熱量,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在人體內儲存,就致人肥胖,肥胖則易發多種疾病;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於脂肪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慎食或少食之。
適宜陰虛不足、頭暈、貧血、老人燥咳無痰、大便幹結,以及營養不良者食用;
對濕熱偏重、痰濕偏盛、舌苔厚膩之人,忌食豬肉。
豬皮和豬蹄具有“和氣血、潤肌膚、可美容”的功效,愛美的女性可多食用豬皮和豬蹄。
歷史典故編輯
提起紅燒肉東坡肉),大家自然不能忘記那位將吃紅燒肉事業推向高峰的人--蘇東坡。
……
正是由於他的努力,紅燒肉才得以從基層走向了上層,從老百姓的菜鍋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其實,那個源遠流長、名響大江南北的東坡肉說穿了也就是紅燒肉。考究紅燒肉的歷史,確實難以說清楚它産生於何時、何地,不過,由於東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從他那時起,紅燒肉就正式的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這首蘇東坡的《食豬肉》詩,不難看出蘇老先生不僅是“每日早來打一碗好吃”,而且,還深諳紅燒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烹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