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住當地的穩定是他們做官的一條底線。
這可是事關到整個權力系統最核心的一點上,只要當事人的腦子不要太過於瘋狂,那麼官逼民反這種事情最好還是不要出現在自己的這段履歷當中。
在以往的時候,依託著自己構建起來的這套體系為自己提前挖好了一條權力護城河的縣令,在百姓心中的聲望還是相當高的。
畢竟老百姓在平常的日子裡面對朝廷派下來的吏員已經吃夠了苦頭,那麼他們想要生存下去就難免會對前景有了一份莫名的期望。
而那個穩坐在縣衙裡的縣令大人,便是他們這群樸實的百姓,在這一階段所祈求的青天大老爺。
雖然他們明知道縣衙裡坐的那位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人,但是人活著總歸是要有個念想。
可是這也僅僅是對於其他村子裡那句沒讀過書的人而言的。
他們因為沒有讀過書,所以眼界就會變得相當狹窄,而這種並不清楚外邊時間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群人,他們別人只好將自己的全部念想,寄託在了自己距離最近的那個官員身上。
但是這一切對於已經讀過書識得字的楊村眾人來說,卻並不是眼前的這些假象可以將他們給矇騙過去。
在過往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因為透過書本開拓過眼界的緣故,對於朝廷到底是怎樣對待自己,這群百姓心裡多少還是有點譜的。
這就使得那些縣裡的官吏們,無論是縣令大人還是各方的胥吏,在楊村眾人心中,都不過是一群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貪官汙吏而已。
他們之前承擔過很多朝廷裡直接攤下來的錢糧賦稅,對於現在縣衙裡的那一群人,到底都是一個什麼樣的德性,他們心裡有著一種非常清楚的考量。
而這一次當看見村子裡的主事人直接說要與那群本地的官員合作,而替自己這群人討個說法的時候,他們本能的就選擇了不相信。
一方面是他們對於朝廷裡的那群官吏並不相信,現在正是軍隊執掌著地方大政的時候。
現在那幫剛剛投降過去的官員們,抱著軍隊的大腿尚且不夠表現他們的忠心,又怎麼可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因為區區一群百姓的利益就與能決定著自己前程的軍隊產生爭執。
另一方面則是百姓們對於楊善這個大少爺並不是十分的信任。
楊村眾人如今還生活在楊乾帶領著他們打拼的時光之中,而就在今天之前村子裡所能拿事兒的也是楊乾這個老頭子。
而楊善他們雖然看著面熟,但實際上這位公子小時候便被囚禁在自己家裡死命讀書,後來考取了功名之後便是直接去了朝堂裡做官,他在村子裡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
見面的機會少就代表著不熟悉,而這種不熟悉,在這個時候就轉換成了村民們對於楊善的不信任。
喜歡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請大家收藏:()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