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年的楊乾心中的野心,不過就是自己從小經歷的那些事情所積攢起來的一份野望罷了。
而後來在逐漸品嚐過權力的滋味之後,楊乾心中的野心已經不是最開始那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所能比擬的了。
也因此將意識到自己在大明的統治之下,還可以有一絲能與前朝搭上聯絡的道路之後,楊乾的內心也逐漸活泛了起來。
經歷過蒙元那幾十年的統治之後,這一批的地主鄉紳們普遍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對於國家的概念並沒有之前那麼強烈。
本來地方上的統治就是由這些地主鄉紳以及縣裡的小吏,所共同完成的。
皇權不下鄉,在千百年的歷史當中,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一種現實情況。
再加上當蒙元貴族統治的這片擁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的土地之後,他們所採取的措施卻是和以往大一統王朝完全不一樣的鬆散管理。
當然這個鬆散只是說的是,在統治手段上,不將自己的爪子過分的往下面去伸,但若論起殘暴來,這個王朝比之其他任何時期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而在這樣一番,主要依靠於地方自治的統治之下,這些地主鄉紳們心中的那份驕矜之意,卻也是比歷朝歷代任何時候都要膨脹的多。
所以儘管現在自己已經處在了大明的統治之下,但昔日裡裡幹過那些非法勾當的楊乾十分的清楚。如果自己只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一直生存下去的話,那自己心中的有些想法便這輩子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去實現。
這個年頭若要想在某些事業上更進一步,那就必須做出一些他人絕對不敢做的行為。
而筆試的大明才剛剛建立不久,在基層上的統治還相對比較薄弱。
也因此讓楊戩產生了一種錯覺,那便是在這個新建立的朝代裡,自己這幫地主鄉紳的地位,甚至於比當初被猿人統治的時候還要更高一些。
而在這種錯覺的影響之下,楊乾的野心也成倍的被放大。
而這一回再意識到自己還能跟已經退縮到末尾的蒙元貴族有所聯絡的時候,楊乾果斷將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寶全壓在了這個張思道家族殘留的勢力之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楊乾最終沒有把張良田給送到官府那裡去,反而是給這個千里迢迢投靠自己的可憐人,遇了最大的獎勵。
同時為了避免這兩天的身份被別人給暴露出去,楊乾便主動提出給這兩天改個姓名,這便是後來在整個楊村裡,不可一世的管家楊樓。
而面對這樣的要求的時候,張良田的內心自然是有一些不甘的,但當時的他已經處在了生死的邊緣,若這個時候不再像楊乾低下頭的話,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兩回事兒。
更何況自己若是離開楊村的話,已經沒有了別的更好的去處,被朝廷到處通緝的,他也沒有了太多選擇的餘地。
喜歡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請大家收藏:()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