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張思道的野心
透過楊乾一系列的運作以及揚善自己的刻苦攻讀,最終在大元朝廷最後幾年的風雨飄搖的之中,楊乾用厚厚的銀錢開道,為自己的兒子博來了一個進士的名頭。
而強加多年以來,希望透過其他手段改變自己,地主鄉紳身份的夢想,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實現。
同時也因為楊善在官路上,越走越穩,整個楊家也得以在元末的最後一段風波當中,能夠獲得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
後來,當徐大大將軍領著數萬大明精銳,從蒲津渡口達到關中的時候,楊家再一次發揮了自己見面就投誠了優良傳統。
透過楊善這位時任陝西行省高官的運作之下,楊家得以在,徐達還屯軍高陵的時候,就跟明軍搭上了線。
同時也因為這樣一份功績,使得楊家在大名成立之初的那幾年,也獲得了一個相對不錯的發展環境。
而這個時候經歷過一系列家族變動以及波瀾的楊乾,已經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那份雄心與壯志,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放手將自己家裡的全部事情都交給了自己,那前程似錦的兒子去處理。
他自己則安安心心的去做了一個田舍翁,從此之後不再過多的過問朝廷上以及家族大的事情。
畢竟經歷過家族多次興衰,以及改朝換代這種大事的楊乾,內心所受的煎熬已經完全不是一些後輩人能夠理解得了的。
在一系列的命運的重壓之下,已經年過半百的楊乾,最終果斷的選擇了,還自己一個清靜的人生。
更何況,如今揚善展現出來的能力已經讓楊乾,意識到自己這個昔日根本瞧不上眼的兒子,如今已經具備了能夠將家族大旗扛在肩上的能力。
同時楊善,如你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放在楊乾眼裡,甚至比當初自己四處苦命掙扎的樣子要強上許多。
另外楊乾這麼些年也並沒有再有別的指示,自從當年那個無比心愛的蒙古小妾懷揣著身孕消失不見之後,楊乾在這一方面上便沒有了任何的心情。
那之後一段時間,他將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家族的重建,以及對自己兒子的培養上。
楊乾正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將自己心中還對有那個蒙古小妾抱有著那麼一絲不切實際的想法,逐漸摧毀掉。
而就在楊乾以為自己的人生,就要在這樣平淡的日子中度過的時候,一個從草原上逃亡回來的熟人卻再一次讓楊乾那已經將要完全消退的野心給重新喚起了過來。
這個熟人不是他人,正是那張良臣的親弟弟張良田。
如果只是張良田這樣一個昔日的前元與孽逃回楊村的話,以此時楊乾的心境,大機率會直接向這個人送往官府。
畢竟此刻的他已經完全不問政事,再加上家裡的一定事物都由自己那在官場上如日中天的大兒子來處理。
此刻已經安穩下來的他,也是決然不會再想著將自己家捲入另一場權力鬥爭的風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