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輿轎上朱樉一直扶著腦袋在思考鄧愈的作戰安排,直到隊伍穿過永寧門門洞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剛才路過了送給鄧如月的那間鋪子。
不過今天不是單獨出行,浩浩蕩蕩的隊伍可不是說停就能停的。
招搖過市,白來一趟,此刻朱樉的心裡真是非常不爽。
秦王不爽,自然得找人發洩一下,於是他讓人把朱蘭叫了過來。
“楊乾那廝最近有什麼動作沒有。”朱蘭剛進門還沒來得及行禮,朱樉就直接發問了。
“除了把楊英奕送到楊善的府邸之外,倒也沒有其他動作。”朱蘭回道。
“這傢伙倒是個謹慎的,害怕遭我報復,早早將親孫子送走。”
朱樉看著窗外的烏雲,他在心裡已經開始謀劃一場暴雨。
“先前楊四一案,和他一起喝酒的一死一失蹤,現在失蹤的那人有訊息了嗎?”朱樉突然提到這件事。
“沒有,不過截獲了他給家裡的書信一封,按信裡的描述,他現在應該在河東一帶出沒。”
人遠在河東,超出了秦王府的干涉範圍,加上王府最近批不了經費,這樣一個不太重要的任務朱蘭也就沒有再投入人手。
“殿下如若有需要,屬下即可派人去查。”朱蘭拱手回道。
“不必了,只要他活著,就總有回來的一天,派人去河東,人吃馬嚼一天就得5錢銀子,專門抓他,不太值當。”
朱樉在書桌後面踱了幾步,然後又從桌上拿起了一本冊子遞給了朱蘭。
“這是洪武六年楊村的丁口統計,你派人去查一下,這裡面記載的人丁,除了過世的,其餘是否還在楊村。”
朱樉眼神凌厲,以秦王府的實力,想要單獨搞定楊村並沒有多難。
但是楊村只是當地世家大族推出來跟秦王先行碰撞的探子,貿然動手將來還會有李村、郭村……
皇權不下鄉的年代,鄉賢才是這片土地上千年不變的話事人。
九月是秋收的日子,看到朱梅拉著一車瓜果返回王府的時候,朱樉不由得眨了眨眼。
“我說梅總,這食堂的採購最近是瘋了嗎?每天都能剩這麼多東西?”朱樉拿起一個梨便咬了起來,橫溢的汁水瞬間四濺開來。
“別說,這個採購挺有眼光,這梨確實甜。”不等上一口完全嚥下,朱樉又咬了一大口。
“殿下,這都是工友們從自家地頭摘下來送給殿下的。”
“我最近也沒幹嘛啊,漲工資這事我現在還在計劃,也沒給誰說。”朱樉疑惑的問道。
“這是杜修傑代表工會提議的,說殿下也是廠裡的一名職工,發津貼的事自然不能少了殿下。”
“磚廠發津貼了?”看著磚廠的事情慢慢走向了正軌,朱樉也不再事事過問。
“最近工友們的勞動積極性很高,工會那邊就遞上來了個本子,商量著給每個人發五錢銀子津貼,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就給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