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派來核實的心腹,見那胡人的骨都候果真是沈毅殺死的,便回稟了太守成嚴。
原來那個胡騎骨都侯曾放冷箭射死了成嚴的老父,沈毅殺了那骨都候也算是無意間幫成嚴報了殺父之仇。
成嚴大喜,上表朝廷,對沈毅記一大功,賞賜沈毅黃金一百兩,布匹,糧草五車,出戰擊殺胡騎的手下也均有封賞,沈毅把布匹和糧草分發給士兵,士兵一個個精神飽滿,每一個人眼神中都透著一股難言的興奮和激動,從心底裡對沈毅誓死效忠。
為了加強城防,修建城牆與營房可以用黃土和鵝卵石夯就,主要是修補有破損的地方和比較矮的城牆,只須就地取土,在雲中河採集鵝卵石,只需費些吃食勞力即可。
不過這些只是修補,有些地方卻必須要花錢,要用石料來修築才可。
在沈毅的帶領下,除了孩童外,沙陵縣的所有士兵,包括男女一齊都是拿著鋤頭,挑著簸箕、籮筐,在縣城周邊去奮力挖土挑土。
沈毅騎著赤兔馬帶著貂蟬便在城鎮附近手持望遠鏡巡邏,以防止胡人的突襲,閑暇時,貂蟬除了跟隨沈毅學習武藝外,也會繼續學習她父親留給她歧黃之術,讓她的醫術得到提高。
經過沙陵縣的將士們和百姓們的努力,沙陵縣的城牆得到了加固和修補,幾處營房及倉庫、草料場也得到了修繕,已是秋末,天氣漸冷,將士們的營房得到修繕,這樣冬天總算不會太冷了。
沈毅對沙陵縣周邊荒地的開墾建設上去,讓潘鳳帶領軍民爭取一起在周邊開荒修利。
再有便是城牆的城防建設,沈毅以前在大學的圖書館中看到過關於諸葛連弩和三弓床弩的製作。
便將城防上的床弩得到了加強,根據他所畫的圖紙,讓專門製作弩弓的工匠,做出了三弓床弩。
這是宋朝時發明的一種床弩,射程堪比現在頂級狙擊槍!
三弓床弩的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桿,以鐵片為翎,稱為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
不過三弓床弩最主要還是用來防守,拉開三弓床弩則需要三十人才能操作,射程約合現在的1000米——1500米。
1500米啊,跟現在世界上一些頂級的狙擊槍有的一拼。
瞄準和擊發都有專人負責,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頭扣動扳機。
三弓床弩是採用了滑輪結構的,這種結構正好是能夠把速度疊加的。而拉起來根本就不是3張弓的磅數疊加,而只是前2弓的力或是後弓的力而已。
其實這很好明白,如果把前後弓變成一根木棍,那樣拉起來前2弓的速度還是前2弓的速度啊,需要的力也只是前2弓的磅數。只不過現在後弓是一把弓而已,這不可能因為弓就加大了拉力。而反之的是弓會被拉動。木棍不會,而弓被拉動了,其實用的力也一樣。那當弓回彈時,兩者在0摩擦時候回彈速度就是完全疊加了。
而其實這個做法也是有利有弊,這種設計註定他不可能射重箭,要是射太重的箭時所不定還不如一張弓的效果,因為前弓把箭以高速射出的同時,也是依靠著後弓的支點,也就是說後弓也會受到瞬間的壓力。如果射很重很重的箭這時甚至會把其中一張弓往回啦。
不過這種設計射輕箭的效率就會高得可怕,射輕箭時兩者的初速幾乎就那樣疊加了。能達到的箭極限速估計連現代複合材質都遠遠比不上。一個大型三弓床弩,前2弓和後弓的拉力都為1頓時。去射大概一磅的箭,大家可以想像那速度會有多高。
如果箭速能夠達到150s的話,那麼要拋射1000米就不是問題了。而如果1磅的箭以150.s的速度就有足足5000多焦耳了。
歷史記載,宋軍在城頭安設三弓床弩,在遼軍攻城時,守弩兵士驚,匆忙中擊牙發弩,箭矢雷動而出,不意正中遼軍陣內的主將蕭撻凜,登時斃命,遼人因主將殞命,無心戀戰,遂與北宋議和,雙方遂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還有便是,諸葛亮的得意之作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除了城防建設,興修水利,開荒種田外,便是勘探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