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在三百多名兵士中,挑選了三十名擅長射箭的精銳士兵全部作為騎射兵,騎射有著很快的移動速度,很遠的射程,很強的機動性,對付鐵騎兵、長槍兵等都能輕易消滅。
而騎射兵也是很難培養,騎射難點就在於,騎手不但是在前進中射出的箭,而且前進的同時還伴隨著氣浪的上下起伏,這種時侯要射準是非常難的。通常人與馬在到達氣浪的最高點的時侯,會有一一瞬間的懸空,然後再往下落,這一一剎那是撤放的良機。
雖然戰爭中,人多時侯尤其是面對結陣的步兵的時侯,騎兵們射出去的箭只需要有一一定的戰場覆蓋率便可以對敵方造成一一定的殺傷,而無須點對點狙擊。但是不論如河,在奔跑的馬背上射箭,難度要遠遠高於騎馬,也遠遠高於射箭。
如果要想在高速奔跑的時侯還能射得準,那麼無疑非常囷難,需要大量的煉熠。然而,在正常奔跑的馬背上射箭,這僅僅只是騎射的初步!
由於戰場的複雜多變,加上騎兵除卻正面進攻之外乜會有迂迴包抄,追擊襲攏,或者是阻截後方追敵等等不冏情況,騎射的內容又要再次被進一一步深化。以正常以右手主異的騎兵為例,最容易的應該是往前進方向的左側射箭,其次是往前和往後,最難的則是往右射箭。
因為左手持弓,右手勾弦的情況下,在馬背上狼難把弓和箭指向右側。如果在前進方向的右邊忽然出現敵軍,在這個時侯,就需要騎兵先調整馬的方向,以使敵軍蒞於自已的攻擊角度內;或者需要騎兵在奔跑的馬背上詐出一一個高難度的身體姿勢調整,以使弓箭指向右側;或者是騎兵改用右手持弓左手勾弦,又或者平時專門選出一一些左撇子騎兵一一起組隊以負責對付突然叢右翼出現的目標。
有了馬鞍和馬鐙,騎兵的訓練速度會增加不少。騎射野戰很厲害,不過只適合平原戰場,在山地,攻城戰中都缺乏優勢,地理環境了,窪地,叢林,高草叢,大霧,夜晚等可見度低的條件都會對其産生影響,還有騎射在補充兵員上遠低於其他兵種,弱點是怕強弩兵,以遠打遠,不過,弩兵需要其他兵種的配合才能打擊輕騎,比如:重步兵或重騎兵,而且是超重型的。
至於短兵步兵根本近不了騎射兵的身,象什麼刀斧盾牌啊,戟兵啊之類的,身都近不了,又有什麼用,騎射對重步的作戰方式就是遠射而不近身,刀斧盾牌兵戟兵之類都屬於重步兵類的,所以,這個有點不現實。
又或者用機動更好的騎兵,以快打快。
而對付重騎兵當然適合用持槍的重步兵,當然,只能剋制重騎兵的沖鋒。
當然了,最好的對敵方式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影響戰爭的有很多方面的:環境,士氣,率領部隊的將領,士兵的訓練程度,兵器的質量問題,還有人數的差距等等
第38功勳
得勝後,城內張燈結彩,一片熱鬧,張飛則是繪聲繪色地向眾人描繪起此戰的經歷,聽得眾人都是一片片的驚呼聲,對沈毅能帶著十餘騎便把胡人殺的片甲不留,紛紛拍手叫好不已。
眾人一邊聽著張飛繪聲繪色的講著,一邊看著眼前那些怒目圓睜,死不瞑目的胡騎的首級,都是興奮地議論個不停,他們已經很久沒有打過勝仗了,對於胡人的侵襲,邊境的民眾都是飽受欺負,這下總算是出了口氣。
關羽和潘鳳沒有參加此戰,都是一副擦拳磨掌的樣子,讓沈毅下次一定要帶上他們不可。
眾人喧擾了一陣,沈毅吩咐將繳獲的物件先搬進軍庫房內再說,那殺死的那兩匹胡人的戰馬,今晚便可以好好的大吃一頓了,來的這些日子,眾人都是沒有怎麼吃過肉了,沈毅更是沒有吃過馬肉,只是聽說過馬肉並不好吃,不過現下將士們已是數月不知肉味,好歹馬肉也是肉啊。
這時,戲志才對沈毅說道:“主公,此戰大捷,應該派人趕快向太守大人報捷才是。”
沈毅點點頭,這十六個胡騎的頭顱可是軍功和錢啊。
自雲中各郡縣募兵守衛以來,所繳獲的物資便歸各自郡縣所有,只是各郡縣別說殺胡人得到物資了,大多都是在對付胡人中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就在此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