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胡人打來了!”潘鳳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一隊兵士,急道。
“翼德,子龍呢?”沈毅問道。
潘鳳道:“三哥,四哥正在點兵呢,咱們如何是好啊?”
“別慌,先隨我到城頭上看看情況。”沈毅說著,低頭看了一下手腕的潛水錶,現下正是半夜三點多,心裡暗罵了一句,“瑪德,難道是夜襲?”
本來沈毅還以為胡人夜間攻城來了,表面雖然鎮定,一邊安撫受了驚嚇的居民,一邊跑到了城頭。
“大人!”站崗值夜計程車兵,見到沈毅到來,對沈毅施了一禮。
“究竟發生何事?”在沈毅來到城頭時,才發現胡人並未攻城,而是正在劫掠歸屬沙陵縣的西北方向的村莊。
“是胡人正在劫掠村莊!大人,我們要不要去救他們?”守城士兵問道。
沈毅拿著望遠鏡站在城頭望向那火光四冒的村莊,有十餘個騎著馬匹的胡人,正在瘋狂的掠奪廝殺村民,村民們哭天搶地,卻是被胡人無情的殺死,濺射的血水彷彿把天邊的一角都給染紅了。
第35馬鐙顯奇功
“大哥!咱們殺出去吧!”張飛和趙雲已經帶著三百多將士趕了過來,關羽把他用來治安的十一個衙役都帶來了,手中提著個青龍偃月刀。
“主公不可妄動,城中須留有兵馬。”這時,戲志才也趕了過來。
他們沒有望遠鏡,自然是不知道敵方虛實,沈毅卻是看的清楚,那些劫掠村莊的胡人頂多也就十幾個,不足為懼,然而,這只是他能看到的,如若有伏兵可就危險了,不過城內基本都是步兵,只有十名輕騎兵,便對趙雲吩咐道:“子龍、翼德,你們二人帶上十名輕騎兵隨我殺出城去!”
“喏!”趙雲和張飛齊聲應諾,他們早就像出去殺胡人了。
關羽見沈毅不帶上他,急道:“大哥,你就帶上這點人馬,如何能行?”
雖然歷史上的關羽大意失了荊州,然而經過沈毅的循循善誘,關羽的剛愎自用的高傲性格也是有所改變,而且守城的還有戲志才和潘鳳,也是不用擔心什麼。
“二弟,你守好城池,便是一大功。”沈毅一拍關羽的肩膀,便走下城池,讓守門士兵開啟城門。
他的親衛已經把汗血寶馬牽了過來,沈毅跨上寶馬,手中瀝泉槍,揹著一把弩弓,喊道:“兄弟們,隨我擊殺胡賊!”
“喏!”趙雲和張飛帶上十名輕騎兵,帶著長槍,弓箭,便跟隨沈毅便殺了出去。
沈毅敢帶十名輕騎兵,便是輕騎兵機動性強,還有便是沈毅在來上任時,便製作出了馬鞍和馬鐙,並請匠人打造,給這十名輕騎兵的戰馬都配備了馬鞍和馬鐙。
胡人和漢軍所騎的戰馬,只有一張獸皮或麻布的坐墊,然而卻並不是真正的馬鞍,沈毅製作的馬鞍是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兩頭高,中間低。
馬鞍兩端從平坦轉為高翹,限制了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了縱向的穩定性。
馬鞍是人與馬完全結合在一起的關鍵。沈毅製作的這種馬鞍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有一個兩頭高的木製托架。這樣不論馬怎麼跑,騎士們都能穩穩地坐在馬背上,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
如果騎兵沒有馬鞍,在奔馬上射箭極為困難,因為騎手一邊要雙腿使勁夾住馬腹並保持平衡,一邊還要雙臂用力拉開弓並盡量使射出的箭命中目標,即便是自幼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這一作戰方式也是非常低效且難於實行的,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停住馬射箭或幹脆下馬發射。
當沈毅製作出來了這種馬鞍後,它給予騎手一個縱向的穩定作用,使其可以在飛馳時向前方射箭。
第二個則是馬鐙的使用,沈毅製作的這種馬鐙是圭首形鐙柄,穿位於鐙柄的中部或下部。踏板寬大,微微下弧,中間有一道橫脊,兩邊下卷。
它透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面沖擊成為可能。
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並且使人騎在馬上較為舒適、穩固、省力;同時,得以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複雜的戰術動作和列陣的訓練變得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