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檢大觀園後,薛寶釵建議王夫人省掉大觀園這筆開支,表面上扞是為賈府節省開支,實際後果是在絕林黛玉的後路。
因為此時的大觀園只剩下寶玉黛玉,寶玉搬出大觀園猶有住處,黛玉搬出大觀園將無處安身。
她連像妙玉一樣帶髮修行的路也被堵死了。從這裡我們也可看出薛寶釵當初順從薛姨媽釵正黛次的構想是違心的,她在骨子裡對林黛玉是排斥的。
單純幼稚的林黛玉卻被她對自己的表面“好處”所迷惑,可悲可嘆。
而關於後40回的話,因為現在一般人都習慣於把曹雪芹的前80回《紅樓夢》和高鶚補續的後40回《紅樓夢》作為一個藝術整體來看待。
當初高鶚補續《紅樓夢》也是為了使表面上沒有故事結尾的前80回變得有頭有尾。
而事實上後40回和前80回互相矛盾,難以構成一個藝術整體,尤其是在人物描寫方面,後40回只有前80回人物之名,而無前80回人物之實。
前80回《紅樓夢》的主要人物是王夫人和賈寶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夫人因其背景和性格的原因,似不如主要人物賈寶玉引人注目,所以很少人把她作為主要人物看待。
其實,在女尊男卑的賈府,賈母和賈政對王夫人都有幾分懼怕;王熙鳳探春等人則更是唯王夫人之命是從。
賈府下層人物的命運都掌握在王夫人手中;像賈寶玉婚配物件的選擇和決定這種牽動賈府全域性而又非常敏感的問題更是王夫人不容他人插手的大事。
王夫人利用生母和賈府女皇的權力,根據自己和家庭的需要而不是根據當事人的需要,代替當事人強行擇定婚配物件薛寶釵;賈寶玉則根據自己追求自由的生存目的,自主擇定婚配物件林黛玉。
沒有權利就沒有自由。這場選黛還是選釵的權利對抗權力的衝突,也是人的生存目的與生存條件之間衝突的表現。
眾所周知,生存條件本來是為生存目的服務的,王夫人卻要寶玉放棄生存目的,屈從生存條件,這就是賈寶玉和王夫人作為兩個主要人物發生衝突的意義所在。
可是後40回卻把王夫人和賈寶玉都變成了次要人物。在寶玉婚配問題上,開始是賈母主動提出讓賈政給寶玉相看一個女孩子,既未提黛也未提釵。
接著,賈母為治寶玉因失玉所致之病,為使將赴外任的賈政放心,讓賈政王夫人向薛姨媽求娶寶釵,薛姨媽徵求寶釵兄妹意見後表示同意,於是兩下一拍即合,大功告成。
王夫人和賈寶玉在娶釵問題上和其他一系列問題上完全處於被動狀態。
賈政在前80回只是個陪襯人物他和賈寶玉的矛盾是維護還是褻瀆封建家長尊嚴的矛盾(見王朝聞《論鳳姐》)這一矛盾在寶玉捱打之後便中斷了。
賈政主宰不了賈府各種事態發展的方向和人物的命運,也不關心寶玉功名仕進,一切聽任王夫人擺佈;回到家中不是同清客相公下棋吃酒閒聊,就是與其母共度天倫之樂,抑或是會見無聊政客賈雨村。
後來乾脆“一應大小事務一概益發付於度外”。
但後40回卻把賈政作為主要人物,大寫賈政對寶玉“應試選舉”、“習學八股”的重視,親自送寶玉上學,叮嚀教師嚴管寶玉,檢查寶玉功課作文。
對於家事也是樣樣關心,迎春的嫁人,寶玉的婚娶,水月庵的風月案,都親自過問。
高鶚還大寫賈政的官場活動,寫他想當清官而因上了部下李十兒的當卻不自覺地成了貪官,最後被貶回京等等。
賈政由前80回的閒人和庸人變成了忙人和能人,他的活動貫穿於整個後40回,他的德行為賈府贏得了功名和富貴,“蘭桂齊芳,家道復初”。
由於主要人物的改變,導致主線和主題的改變,使後40回成了《蕩寇志》式的續書,和前80回已經沒有內在的聯絡了。
前80回是透過一系列矛盾衝突來表現人物的。
除了王夫人和賈寶玉這一主要矛盾衝突外,還有背景性衝突(親疏、嫡庶、主奴、貴族家庭與封建皇室、貴族和農民等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