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選擇婚配物件的第三個條件是,對方不能說要他走仕進之路或多與做官為宦者打交道一類“混賬話”,否則就是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林黛玉不說這些混賬話,因此互為知己。第四個條件是處於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寶玉交的三個男朋友秦鍾、柳湘蓮、琪官兒地位都很低下。
他平時所喜歡親近的是所有的女孩於,而特別關心的卻是平兒之類地位特別低下的。
他在初會秦鍾時油然而生和那種“老天不公”的感慨,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在賈府,林黛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低賤的,所以有人敢於把她和當時最被人看不起的唱戲女孩子聯絡起來,而她自己也感到別人這樣看她,是欺她為“貧民丫頭”。
正如紫鵑所說,只是因為賈母的健在,她才保持著小姐的身份;若無賈母,也只好任人欺負罷了。作者每寫到諸如平兒、尤二姐之類不幸女兒的命運時,總要寫寶玉聯想到黛玉,這決不是偶然的。
寶玉正是要選擇一個地位低賤但心境高邈的林黛玉,他空虛的感情生活需要黛玉這種人來填補,就像賈母需要劉姥姥來調節生活一樣。只不過前者永遠,後者短暫罷了。
王夫人和賈寶玉矛盾的特點是什麼呢,又統一又矛盾,也就是“離不得的見不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夫人對兒子的不滿不是走不走仕進之路的問題,因為這對賈府並不重要,貢府的榮華富貴不是那個人仕進做官取得的,也不可能靠那個兒孫仕進做官所能保持。
對王夫人來說,寶玉能仕進做官最好,如不能讀書當官也無所謂,只要不惹事生非就行。
她對兒子最不滿的就是整天和女孩“廝混”,這是既不利於寶玉的名聲,也不利於她的名聲。
但因為寶玉和賈母住一起,有賈母護著,作為兒媳的王夫人又不好深管,因此就更讓她沒有一天不憂心。
賈政打寶玉雖出乎她之所料,卻也等於替她教訓了寶玉;但她又不願意賈政打死寶玉,因為打死寶玉,等於絕了她。
在賈府這樣的大家庭,作為一個女性當權派,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須要有男孩,那怕是一個傻小子,也比聰明超群甚至當上貴妃的女孩對她更有用。
王夫人本來喜愛的賈珠死去了,不喜愛的寶玉卻活下來了,真是愛不是,恨又不是。
賈寶玉對王夫人也是“見不得的離不得”。寶玉深知金鎖要與有玉的作為正配的神話是王、薛二姊妹的得意傑作,王夫人是她選擇林黛玉的最大障礙。
只有賈母在開始一段時間裡是他們的唯一靠山,所以當他和黛玉鬧彆扭和解後,便拉著黛玉去賈母那裡,而不去王夫人那裡。
當他意識到金釧兒之死、晴雯之死都與黛玉有關時,這種視王夫人為最大障礙的看法就更明顯了。
這一點在“芙蓉女兒誄”中就有所流露,“鉗詖奴之口,罰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前者還可說指襲人之流,後者就不僅是指王善保家的了。
王夫人驅逐晴雯,不正是悍婦的一場絕妙的表演嗎,但賈寶玉又離不開王夫人,離不開王夫人所主宰的包括他也生活其間的生存環境。
賈寶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連小紅這個服侍他多年的丫頭都不認識,可見服侍他的人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
要他像司馬相如偕卓文君私奔不可能,要他效法張生與鴛鴦私結夫妻也不可能。他還要依靠現存的生存環境維持生命。
王夫人和賈寶玉雖處於矛盾衝突狀態,但從未發生過類似於寶玉捱打那樣的劇烈對抗,但他們的矛盾衝突雖不劇烈但卻深刻,難以調和。
《紅樓夢》表現矛盾衝突的特點正是這樣,劇烈衝突的矛盾未必是帶根本性質的矛盾,帶根本性質的矛盾反而不一定“針鋒相對”,“刺刀見紅”。
這是《紅樓夢》寫矛盾衝突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類情節小說不同的地方。
王夫人要以犧牲兒子的自由追求、自由選擇保持現有的生存條件;賈寶玉卻不顧生存條件而堅持自己的自由追求、自由選擇。
前者未必如願以償,後者也難心想事成,王夫人和賈寶玉矛盾衝突的實質就是自由追求的人生目的因為生存條件的制約而不能實現的悲劇。這決不是“愛情婚姻悲劇說”、“貴族家庭衰亡說”所能概括的。
至於薛寶釵和林黛玉兩人之間的對比的話,早在《紅樓夢》流傳初期,就有所謂朋友間因為對林黛玉和薛寶釵褒貶不同而“幾揮老拳”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