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423章 李楊愛情

第423章 李楊愛情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末日刁民 危機指引 體壇大亨 火影之妖魔角都 詭蝕嬰 海賊王之神秘巨星 末日之無上王座 天生中二病 如夢隨風渺然去 全職高手之未末此若 逆生行 綜影視炮灰黑蓮花逆襲攻略 天與暴君想要入贅 七零,穿成年代文中的極品親戚 寫作路人讀作萬人迷[快穿] 讀心後,瘋批暴君決定洗白 她漂亮又脆弱[快穿] 開局四零,手握星際商城帶飛祖國 撿到的小可憐是九尾狐妖 換嫁東宮,絕嗣太子輕點寵

在時間上,李楊愛情這一題材貫穿唐宋元明清朝代,在空間上,李楊愛情這一題材滲透於詩詞文曲諸體,顯示出這一題材的巨大張力。

蘭州大學張勇敢的《論李楊愛情張力性品格》和安徽師範大學陳慧敏的《論李楊題材在中國戲劇中的多重演繹》都對這一問題有過探討。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識。

當然,這也包括李楊愛情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傳奇色彩。

像是翁媳之情,違背倫常,尤其是在中國這樣倫理型的文化背景下,玄宗算是驚世駭俗。

這種一反常規的“異情”、“豔情”,反過來刺激了文人們內心的創作慾望與創作靈感,引起他們獵奇涉豔的興趣。

以及李楊愛情故事所蘊含的人性色彩。

因為李楊情事不僅是某種歷史現象、社會現象,更是種人性現象、情感現象。

作為前者,一切荒淫誤國的帝王后妃之情都應受到批判,正如白居易所言,“蓋興廢理亂,在君上所教而已,故君之所為,為教興廢之本;君之舉措,為人理亂之源”。

而作為後者,它又常為人們理解和同情。

在“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王臣”的皇權制下,皇帝表面上享有極端自由,同時也失去了人身自由,在不斷被神化的過程中,也泯滅了其作為普通人的血性。

誠然,李楊之情也帶有鮮明的宮帷特色,但無論如何,那種存在於兩性之間的持久、熱烈、專一、相依的神聖美好的情感內涵,的確在李楊悲劇性情感中得以某種“契合”性地閃現。

眾所周知,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史也是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史,正如恩格斯所說,“女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且不說楊妃生前玄宗怎樣痴情及楊妃死後玄宗的苦苦遙思,就兩人平日相處也志趣相投。史書記載了他們間的兩次矛盾,從中也可見出其感情真實“天寶五載七月,妃子以妒悍忤旨,乘單車,命高力士送還楊家宅,及亭午,上思之不食,舉動發怒,力士探旨,奏請載還。”

“妒”被視為古代婦女“七出”之首,可見楊妃不是把玄宗作為帝王來侍奉,而是作為丈夫來要求。

事實上,無論貴為帝妃,還是賤為平民,從人的情感來說,都有其共通之處。

可貴的是在李楊情感中,玄宗基本走出了一般封建帝王性愛的怪圈。

尤其在楊妃死後,其情感更經過了淨化與昇華。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演出了無數的愛情悲劇,但由於李楊的社會歷史角色,人們在觀照時就忘記了他們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反過來,其真情更為難得,也才有了清人洪昇“如此鍾情者,自古帝王家罕有”的感慨。

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李楊愛情故事所附著的政治歷史色彩。

因為李楊之情的特殊性,兩人的歷史角色規定了他們的情感帶有濃厚的政治歷史色彩。

玄宗在位的幾十年,正是大唐王朝由極盛走向動亂的轉折期,因此不少論者認為正是他沉湎女色,導致戰亂。

如遊國恩先生就說,“(玄宗)晚年卻沉湎酒色,信任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內政日趨腐敗”。

無論如何,晚年的玄宗無法同時成就他的政治與愛情,以至貴為帝王,保不了妃子;貴為帝妃,一旦被視為喪邦辱國,求一布衣而不可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李楊之情似乎就在這沉重的政治罪孽中無法涅盤。這樣的歷史感在朝代更迭之時總會給文人以更大的心靈震撼,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情感的悲劇與政治的悲劇的重疊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必然成為一個重大的題材。

同時,大多數的歷史性書籍中也對李楊二人的軼事進行過記載,如《新唐書》《舊唐書》等,由於歷史上確有其事,所以李楊二人的故事就存在一個“歷史真實”和“文學真實”的雙重維度,而文人們也大多熱衷於對正史的記載進行再加工和再創作,這也使得李楊故事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以及李楊愛情故事所散發的悲劇色彩。

像是有許多的學者認為,李楊二人是自我毀滅,構不成悲劇衝突,但是其實李楊悲劇的悲劇衝突是無形的,正是個人與社會、人情與政治的諸多矛盾綜合,這才造成了李楊的愛情悲劇由來。

李隆基和楊玉環出去自身所具有的社會屬性,當作歷史中的個人來考察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種欲得愛情而不得的悲劇,是在亂世中無法獲得人生滿足的悲劇。

也正是因此從而使得李楊二人的感情上升為一種人生悲劇,具有了更深一層的意蘊。

除此以外,由於歷代的改編和新作不斷,給後代的文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性空間和可以發揮的餘地,從而也促使了這一題材的發展。

並且關於李楊故事的歷代演繹,卞孝萱先生認為,“只是正史的記載是真實的”。

就像前面說的,李楊題材本身的審美多義性再加上不同時代下的不同審美接受,,因此才形成了多重視角下的李楊悲劇,使得李楊故事這部歷史留下的“作品”,在不斷被接受、被創造中獲得新的生命,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機。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離王殿下的絕世醫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