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說“我飲酒終日,不超過五杯。天下不能飲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歡欣賞別人飲酒,看到別人舉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廣闊無比。似乎也嚐到了酒醉的味道,這種味道比飲者本人還強烈。我閒居時,每天都有客人來,客人來了,就用酒招待。天下好飲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說人生最快樂的是身無病,心無憂,我確實能做到。”
元豐二年(公元1079)七月,御史臺官吏黃甫遵,在湖州衙門,當場逮捕蘇軾,罪名是蘇軾的一些詩文“譏諷朝廷”,“指斥皇上”。蘇軾在監獄裡被關押130天,這就是所謂的“烏臺詩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幸得友人營救,才釋放出獄,貶職於黃州。
蘇軾到黃州後,心已涼透,把貴賤、譭譽、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
蘇軾在黃州,寫出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還寫出了許多不朽的詩詞,差不多都有一個酒字。
在《前赤壁賦》裡,蘇軾首先寫月夜裡與客人乘舟,泛遊長江,飲酒賦詩,沉醉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酒喝到高興時,有的唱歌,有的有節奏地敲打船梆,有客吹洞簫,“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第二段從憑弔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嘆人生的短促。
曹操、周瑜等,曾是一代英雄,他們在這裡導演了威武雄壯的赤壁大戰,“而今安在哉,”人生渺小,像滄海之一粟;短暫的人生,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文章的第三段闡述宇宙間變與不變的哲理,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
人類和萬物在發展變化中永恆存在,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最後又重新喝酒,杯盤狼籍,相枕睡在舟中,不覺乎東方已白。
這篇散文表現了蘇軾貶職黃州時,放蕩的生活和複雜的內心世界。
《後赤壁賦》是蘇軾三個月後再遊赤壁時所作。
前賦著重寫水,後賦著重寫山,前賦著重寫秋景,後賦著重寫冬景。在氣氛上,前賦安謐幽靜,後賦驚險恐怖、迷離恍惚。
蘇軾月夜與客再遊赤壁,還是離不開酒。蘇軾說“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
蘇軾回家與夫人商議,夫人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蘇軾謫貶黃州時,常借酒消愁。
他寫下了一首《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記述蘇軾在深秋之夜,開懷暢飲,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到寓所時,自然已經很晚,彷彿已經三更。
詞人在寓所門口,敲門沒有回應,聽見家童鼾聲如雷,只好拄著柺杖,聽大江的流水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莊子知北遊》“汝身非汝有也”句。
“何時忘卻營營”,也是化用《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是說一個人的體形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賦予,此身非人所自有。
為人要守本分,保其生機,不要思慮百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