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於春夢幾多時,
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
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
爛醉花間應有數。
春去秋來,天回地轉,鴻雁過後,燕鶯歸去,回首往事,千頭萬緒。
人生好比一場春夢,過去的時光,像秋雲散失,無處尋覓。
下篇寫像神仙一樣的伴侶要離去,挽斷他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晏殊任宋朝的宰相,這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歐陽修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
范仲淹提出十條改革朝政的主張,史稱“慶曆新政”,政治上頗有振作氣象。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終止改革,把范仲淹、歐陽修相繼外放,逐出朝廷,晏殊也被罷了相。
晏殊為此痛心疾首,把范仲淹、歐陽修的被貶,比為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因而他感慨激昂地喊出不宜“獨醒”,只宜“爛醉”。
這可能是這首詞的寓意。
晏殊在另一首《木蘭花》詞中,感慨人生如夢,讀來不禁叫人惘然若有所失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晏殊在一首《踏莎行》中寫道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午間小飲,酒困入睡,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夕陽正照著深深的院落。
這裡點明“愁夢”,愁的是對春光流失的惋惜和惆悵。作者富貴的生活,縱有閒愁萬種,不過是淡淡的輕愁。
晏殊的一首七言律詩《寓意》,是一首描寫男女相愛,以及離別後無限思念,借酒消愁,酒醒後更加孤獨寂寞的愛情詩。
全詩生動地描述了封建社會時代,男女戀愛生活基本面貌和內心感情。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度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乘坐油壁香車的意中人,再也見不到了。
分手後,你就像巫峽的彩雲一樣,不知去向。
回憶我們相見的時候,梨花院裡的月色溶溶如水,池塘邊的柳絮,隨著柔和的春風飛舞。分別以後,我曾幾次在無限的思念和寂寞中,喝傷了酒,借酒消愁,酒醒後更是孤獨寂寞,如今到了寒食節,更感冷落蕭條。
我想給你寫信,又不知向哪裡投寄,水遠山長,處處相阻相隔。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