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對招兵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對武藝,箭術,騎術等設有門檻,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考試,雖然這些標準都很低。
但是,有一種特殊的兵種卻與普通的招兵考試截然不同。這種特招的兵種,叫兵樣。
據說,這種制度始於宋太祖趙匡胤。
雖然我們總說宋朝重文輕武,但事實上,宋朝對士兵同樣有很高的要求,從身高,到視力,到武藝等都設有必要的條件,但是,如何讓地方在選兵時就能儘可能符合朝廷的規矩呢?
於是,宋朝特意招收一種特殊兵種,就是兵樣。
對兵樣的要求很有意思,不考武藝,不考箭術騎術。
只要身高,胖瘦,相貌符合朝廷對士兵的理想要求就行,他們就是士兵的標準樣板。
然後,把這些兵樣分別派到各地,地方的徵兵機構招兵時,參照兵樣就行了。
第三種叫老榜制度。
范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在真實的世界裡,科舉是無數文人唯一的出路。
因此,像范進這樣,考了一輩子才考上的大有人在,甚至有更多的人,考了一輩子都沒有考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每年都會有許多腿腳不便,鬚髮斑白的老文人,也要千里迢迢地來京趕考。
這個時候,就不光要讓人感覺是讀書的辛苦了,會讓人感覺一到科舉的殘酷。
那該怎麼破呢?
到了宋朝,就十分靈活的出現了一種老榜制度。
就是在考試的正榜之外,另設一個主要針對老文人的榜。
通常,能進這個榜單的都是垂暮的老者,因此人們又叫這份榜單叫“老榜”。
老榜是朝廷對老年考生的特殊福利,但是,也是有要求的。
宋朝規定,有資格進老榜的,最低得考中過十五次的舉人。
而且,對於中老榜的老考生,朝廷給的待遇也與正榜的不同。
有意思的是,老榜的不同待遇,還體現在人們的認可上。
在徽宗時期,有個叫徐適的中了老榜。
按照規矩,朝廷為大家舉行慶祝宴會,並賜給大家一人一朵宮花。
宴席結束後,大家照例去風塵場所慶祝一番。
可這時候,就有區別了,別人的宮花,都被歌女們爭著要。
而徐適老先生的宮花,卻送人都沒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