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怪異的處刑工具竟然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最早的記載是一名公元前二零五年至一九四年,統治斯巴達的暴君那比斯nabis)。他經常會說:“如果我無法說服你,或許我美麗的愛琵加apega)可以。”
然後,那些倒黴的傢伙就會被領到一個以暴君美麗妻子為外型的雕像面前,雕像的雙臂上有尖利的刀刃,受刑者就會在這致命的擁抱中被殺死。
接著,西班牙人為了拷問那些不願意改信天主教的異教徒,也研發出了類似的工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具雕像通常是由僧侶所雕刻,外面會披上薄紗,手中則拿著象徵信仰的旗幟,外型則是代表著聖母瑪麗亞。
由於大多數的拷問室都在地窖中,受刑的異教徒必須走過一段長長的陰森、黑暗、潮溼的走廊之後,才會看到這個恐怖的刑具。
行刑者會大聲的唸誦一段句子,其意為即使你是異教徒,聖母依舊願意擁抱你。
然後,裝有尖刺的雙臂同樣會收攏,讓受刑人的上身被刺穿。
在這樣的狀況下,行刑人會繼續審問犯人,要求他認罪,否則就會繼續收攏雕像的手臂。
起初這種刑具只用來懲罰叛教或是汙辱聖人的犯人,但稍後它也被用來當作處罰叛國和圖謀不軌的刑罰。
在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德國紐倫堡的鐵娘子了。
至今大部分的鐵處女外型都是仿造這臺原型機所創造的,唯一可惜的是在同盟國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戰轟炸德國時將它毀掉了,因此目前並沒有保留下來。
德國人的手藝果然是最精巧,整個刑具可說是當時工藝的結晶!
由於史書中對該種裝置的使用情況記載得不是很多,所以很難判斷這種刑具的存在是傳說還是事實。
因為關於拷問的史料文獻都是以19世紀的研究為基礎,而當時的研究受浪漫主義思想和民間傳聞的影響較深。
而有關“鐵娘子”使用的記載很少,從1515年8月15日第一次使用該裝置起,只有幾十年的時間。
當天,法官把受刑者關入“鐵娘子”中,門只是“稍稍”地關了一下:“釘子尖銳的前端慢慢刺入了那男子的身體,先是手腕,然後是腳等其它幾個地方,接著是小腹、胸、膀胱和區域性肌肉,接下來是眼睛、肩膀和臀部。看上去雖然很疼,但還不至於立刻要了犯人的命。這期間那男子不停地發出悽慘的叫聲,顯然他非常痛苦,就這樣連續哀號了兩天他才死去。”
根據這篇文章的記載,恐怕當時的“鐵娘子”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而且鐵釘還是可以活動的。
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執行人故意把這些地方的鐵釘稍稍向外拔了一點,這樣可以延長受刑人的痛苦。
18世紀後,紐倫堡逐漸取消了審訊時實行拷問制度的習慣,在1784年出版的旅遊指南中,明確記載有“‘鐵娘子’這一可憎的、令人戰慄的拷問器具,成為了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的古董”的字樣。
雖然該書把時代弄錯了將近400年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比中世紀還要久遠),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時的“鐵娘子”已經成為博物館中的收藏品了。
該刑具有四個基本特徵,這四個基本特徵也充分顯示了其非人道的特點。
一,若從小孔向裡面釘入長釘會把受刑者的身體打通。
為了增加受刑者的痛苦,還特地避開了受刑者的致命要害。
由於該刑具是垂直放立的,因而受刑者在桶棺內完全是被鐵釘懸掛起來的。
二,桶棺內的空間極其狹窄,這會不斷地帶給受刑者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三,這種刑具雖然四面也有對開的門,但即使把所有的門都開啟,受刑者也跑不掉。
四,該刑具的桶壁做得很厚,不開門的話在外面是聽不到受刑者的呻吟聲和慘叫聲的。
而且假如中途把門開啟,再關上時,鐵針還會刺入受刑者身上同樣的傷口之中,因此根本不要奢望能夠減輕臨死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