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三的則是種家將,種家將屬於後起之秀,並不如楊家將和呼家將那樣擁有輔助太祖開國的從龍之功,但也不可小覷。
因為朝廷上的諸多文官大佬們一直在打壓楊家和呼延家在軍中的影響力,同時也一直在提拔新的武將來制約和分化這些老牌的武將世家。
鍾家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有能力,還聽話,所以總領西北政務的范仲淹一到地方,就大力提拔鍾家的領頭人種世衡,以他來制約總領三關軍務的楊宗保,想要瓦解蠶食他手中的兵權。
畢竟現在還有這樣強力的一個武將坐鎮邊塞,總領三關軍務,麾下數十萬精兵強將,實在是令滿朝文官大佬難以心安,睡覺都睡不踏實,生怕發生點什麼。
就比如現在,本來應該在邊塞的種世衡,便是奉了范仲淹的命令,來回京述職的,向趙禎報告西北邊塞的情況,順便索要更大的權利,來分化楊宗保手中的兵權。
因此,想不到碩果僅存的三大武將世家在此刻聯袂而來,不光一眾百姓們震驚了,就連趙禎都是有些心驚,在這三大將門面前,當然,更準確的說,是在楊家和呼延家面前,他是不敢有絲毫託大。
至於鍾家,還屬於小打小鬧,正在創業階段,不用太過在意。
畢竟這兩家可都是有太祖御賜的兵器,上打昏君下大饞臣,雖然更多的是說說而已,並沒有誰真的當真,但是,還是讓他頭皮發麻。
因為要是真把這兩家惹毛了,人家還就較真了,你是給他打,還是不給他打啊?
當然,更多的,則是對這兩家的敬重,因為他們真的是為國盡忠的典範,有他們在,才有此時的赫赫大宋,不然,當年宋遼之戰,沒有他們挺身而出的話,現在指不定成什麼樣子了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加上趙禎本來就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千古第一仁君嘛,並不會主動找別人的麻煩,相反還有些小受性質,一直都是逆來順受。
至於打壓武將,很多時候並不是他的本意使然,更多的是大宋朝廷的潛規則和滿朝文官的攛掇,讓得他不得不這麼做。
但他已經在極力平衡這兩邊的關係了,不然,依照那群文官的性子,現在哪還有什麼楊家啊呼延家啊,全都趕回家去種紅薯去了,還想帶兵啊,還三關兵馬大元帥,呵呵,天真。
可就算如此,他還是越來與難以控制住這種重文輕武的局面了,朝廷的天平幾乎一邊倒的向文官陣營偏去,此次范仲淹去西北總督政務,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為范仲淹名為總督政務,實則是想把楊家手裡最後的兵權也給收回來,同呼延家一樣,將楊宗保給趕回來給個閒置養老,當什麼三關兵馬大元帥,最好老老實實給我養馬去,好讓朝廷諸公安心。
趙禎心裡雖然跟明鏡似的,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文官陣營坐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從太祖皇帝定下朕與士大夫共天下後,就註定了。
現在已成既定事實,他就算是想改也沒辦法,會被一眾文官的怒火給撕成粉碎。
他也不知道,當武將裡僅剩的獨苗被徹底打壓下去後,失去了文武制衡,本就囂張到極點的文官們會更加猖狂到什麼模樣,但他知道,這對大宋朝堂來說,恐怕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可他性子懦弱,不敢改變,也害怕改變,怕一石激起千層浪,造成什麼無法挽回的後果,所以只能是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驀地,是不由想到了李小魚,覺得這小子,他能行嗎?
據八皇叔給自己寫的信上說,這小子可不太待見文官,反而希望在武功上建立赫赫威名,重現太祖時代的榮光,可是,他真的能做到嗎?
時間也來不及讓趙禎多想,只是短暫的思索了一瞬後,他便滿臉熱情的朝著佘太君和呼延得模等人走去,喜笑顏開的說道。
“哈哈,老太君,呼延將軍,你們怎麼也來了,可真是叫朕……不對,本官驚喜啊,來來來,這邊坐這邊坐,可千萬別把老太君你給累著了。”
……
……
……
真的是有點卡文,感覺腦子有些不夠用,因為聽過評書或戲文的朋友都知道,楊家將的體系實際上很亂,開頭還好,後來經過明清時期無數的大大們跟風寫同人文後,是越寫越亂,越寫越離譜,最後連什麼神鬼妖魔都出來了。)
包括呼延家也一樣,並不是一個作者,是無數作者借個名頭就開始寫,哪都不挨著,像這一時期的故事有十二寡婦徵西,狄青掃北,呼延家被迫造反,五鼠鬧東京等,都是不同的體系,相當於不同的支線,要把他們揉雜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會產生很多衝突。)
像是不同背景的衝突,乃至相同背景的衝突,比如一個故事裡他是他兒子,另一個故事就變成他兄弟了,這……真是讓作者菌頭大,所以拜託大家多多支援一下吧,給作者菌一些動力,謝謝啦。)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