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介甫兄啊,介甫兄果然聰明,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要不是你提醒,我們還得繼續爭下去呢。”
“對對對,多虧介甫兄你來了,我還以為你不會來呢,此番有你在,咱們就是更加萬無一失了啊。”
聞言,姓王,名安石,字介甫的王安石也是笑著拱手道。
“哈哈,諸位兄臺過獎了,此等盛會,怎能少得了我王安石呢,是一定要來見識一下的,看看那群膽大包天的武舉生,到底有何能耐,敢跟咱們比試詩詞。”
好嘛,不必多說,王安石,大佬一個,北宋臨川縣鹽埠嶺人,現如今十九歲,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算是了不起的神童。
也是現如今汴梁城內聲名鵲起的人物之一,曾以詩詞一首博得李師師的認可,入院聽曲一首,頃刻間名震整個汴梁城,才名不輸於金陵解元唐沐風,也是這屆科舉有望奪魁的強力人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邊說著,一邊搖著手中的摺扇,王安石又是謙虛的笑道。
“而且,諸位兄臺,此次不光是我來了,連子固兄也來了,有他在,才是咱們必勝的把握啊。”
說著,王安石是一閃身,讓出了身旁一名穿著青色儒衫,有些精瘦的,看上去好像不愛多說話的傢伙。
眾多文舉生一見,忍不住更加歡喜了,連連拱手道。
“哎呀,子固兄,沒想到你也來了啊,那可太好了。”
“是啊,這次詞會可真是盛況空前啊,有沐風兄在,有介甫兄在,還有子固兄在,更何況還有這麼多同樣才華橫溢的舉子,咱們就是想不贏都難啊。”
“說的沒錯,我是實在想不出那群武蠻子哪有半點獲勝的希望啊。”
“就是就是……”
“……”
聞言,聽得大家這麼說,個不高,有些害羞的曾鞏是連連罷手,示意大家過獎了,他其實並沒有多了不起。
當然,這都是謙虛而已,曾鞏,也是大佬一個,姓曾名鞏,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人,也是現如今汴梁城內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之一,看著跟王安石差不多大年紀,當然,實際要大一點,同樣是有名的神童。
從小就天資聰慧,記憶力超強,堪稱北宋的最強大腦,幼時讀詩書時,脫口就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天賦。
在十二歲時,就嘗試著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
因此小小年紀,就才名遠播四方,十八歲時,隨父進京,被歐陽修賞識,拜其為師,更加刻苦的專研學問。
當然,他的運氣差點,雖然才學了得,可在科舉一途上卻並不順利,彷彿心中有力卻發揮不出來般,一直考了許久才得中。
不過並沒有人因此敢小覷他,因為他真的很有才華,當然,另一個原因則是,他的老師是歐陽修,不必多說,同樣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佬。
包括王安石也一樣,在曾鞏的推薦下,也拜歐陽修為師,所以眾多文舉生一見到他們,短暫的敘舊過後,就忙不迭的問道。
“介甫兄,子固兄,令師最近怎麼樣了?聽說官家已經準備重新啟用他了,有這回事嗎?”
“是啊,我們可是早就仰慕歐陽先生已久,一起期盼著能見他一面,什麼時候有機會啊?”
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歐陽修此時並不在京城,由於景佑黨爭的緣故,范仲淹和當時的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矛盾。
范仲淹因為不滿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任用親信,於是向趙禎進獻《百官圖》,對呂夷簡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銳批評,勸說趙禎自己制定制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
宰相呂夷簡也不甘示弱,立即反譏范仲淹迂腐,誣衊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
最終的結果是范仲淹敗了,也很正常,范仲淹的心思太急,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群起而攻之,被貶饒州。
歐陽修作為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縣令。
不過好在如今呂夷簡已經下臺了,新任宰相是張士遜,與他並沒有什麼矛盾,於是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范仲淹辯白,范仲淹這才被慢慢啟復,現如今正在西北戍邊。
特別是因為西北邊事的緣故,被趙禎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正在鞏固西北邊防,也算是一方大佬了。
至於歐陽修,也即將被啟復,所以聽得大家這樣問,王安石和曾鞏都是急忙道。
“多謝列位兄臺關心了,不錯,家師即將被召回京師,官家的聖旨已經下達了,估計很快就會回來了,到時大家自然能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