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宋朝翰林院學士洪邁,寫了一本叫做《夷堅志》的書,屬於《山海經》一類的民間故事集,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書中說記錄,宋寧宗慶元初年,江西省撫州有位叫劉彥立的人,目擊ufo的真實經歷。
某天晚上,劉彥立兄弟二人看到茅屋後的松樹上,出現了一個圓盤形的發光物。
此物最初離地約有兩丈高,發出暗紅色亮光,劉彥立想靠近察看,這個神秘圓盤是立即躥升至山頭,發出火焰般的亮光,整個村莊的狗都被驚得狂叫起來。
後來,這個不明物體快速向山中飛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說這些記載大家都覺得不可信,有可能是杜撰的話,那麼解下來這個人的記載,大家肯定就將信將疑了。
因為這次ufo事件的目擊者,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宋神宗四年,蘇軾奉皇帝調令赴杭州上任,途中在江蘇鎮江金山寺留宿。
夜間,蘇軾與金山寺老和尚談經論道,直到二更還沒有睡意,於是來到長江邊散步。
這時,蘇軾突然發現江心有一個會發光的不明飛行物,光亮足以照亮整個江面,連山間的鳥都受驚四散飛去。
後來,蘇軾還寫下了一首關於此事件的詩歌,叫做《遊金山寺》。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以上3件宋朝古籍記載的ufo事件,人物、地點和事件發生過程都很清楚,而且有蘇軾和傳世詩歌證明,杜撰的可能性極小。
當然,可能性雖然小,但並不是沒有,畢竟蘇軾他們都是文人,有可能跟風寫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所以另一人的記載,就更加可信了,那就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連他是《夢溪筆談》中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說:
宋仁宗時期,“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出入各湖泊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
“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沓沓如日。”
並作有《明珠賦》,很多人表示,這是古代首次對飛碟最詳細完整的記錄,而且是一名科學家所寫,可信度應該比較高。
包括之後的明代也出現了對於“螺旋狀飛行器”的描述。
像是廣東“潮州府志”記載:“明神宗萬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轉如輪,焰照天,逾時乃滅。”
還有《明史·五行志》也有記載:“萬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寧有火光,形如屋人,隕於西北。永昌、鎮番、寧遠所見同。”
說的是萬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日,也就是公元1595年10月26日,這次發生在甘肅境內的大範圍的不明飛行物活動事件中,不明飛行物基本是沿絲綢古道上空自東南向西北飛行的,跨越了幾乎整個河西走廊地區。
永寧即今甘肅山丹縣,鎮番即今甘肅民勤縣,它們與永昌縣都位於長城一帶。
寧遠即今甘肅武山縣,在天水市以西約80公里,這次所見不明飛行物形體龐大,大到像一幢房屋的規模。
這幾個地點幾乎同時都觀察到了它,估計它最先在武山縣上空出現,然後快速向西北方向飛行,飛行距離不少於700公里。
再之後,清朝也有許多關於ufo的記錄,如清世祖順治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648年7月19日,申初刻,湖南湘潭,“有星黃赤,圓如大匏,尾曳如繩,長約丈,曲折旋繞,自西南墜。”
又比如清宜宗道光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公元1836年6月2日,酉刻,廣東中山,“西南角白氣一縷,向空飛,形如白蛇,盤旋天際,有聲,漸向北而沒。”
包括清代畫家的《赤焰騰空》被認為是一篇詳細生動的關於ufo目擊報告。
因為《赤焰騰空》圖是清代畫家吳有如晚年作品,畫面的內容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目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