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趙禎卻沒有,他不但沒有在朝堂上立刻擦去,就算是在散朝之後也沒有擦去,而是一直從朝堂退出,走到後官,來到張貴妃面前,才“舉袖拭面”。
很明顯,這又是趙禎的聰明之處,他並不是一個軟弱無能,只知道聽從建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皇帝,而也是一個有城府的帝王,他這是在施展“苦肉計”。
這樣做的目的也就是想告訴張貴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實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絕對不是騙人,有口水為證。
他還借題發揮,說:“中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言下之意,我這麼受辱,完全是為了你啊!
也果然,看到趙禎為自己受了這麼大的委屈,明明他並沒替自己辦成事,可張貴妃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主動迎上前去向他道歉。
就這樣,面對大聲嚷嚷、一臉憤然的趙禎,張貴妃小心翼翼,很久都不再提給家人封官的事情了。
而趙禎藉此不僅沒後和朝廷重臣鬧翻,也穩定了後宮,可見其高明之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括張貴妃身為大宋朝的第二夫人,趙禎最寵愛的女子,自然少不了人來巴結,大臣王拱辰李清照的曾外公)因為反對慶曆新政,於是刻意打壓蘇舜欽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貶到地方擔任知州去了。
他想調回京城,便千方百計蒐羅了一個定州紅瓷器獻給張貴妃。
要知道定州瓷本就是宋瓷中的珍品,紅瓷更是定州瓷中罕見的變種,據說顏色猶如硃砂,晶瑩剔透又如美玉。
張貴妃見到後愛不釋手,但知道趙禎不喜歡后妃和大臣來往、干預朝政,只是偷偷賞玩。
可沒曾想有一天趙禎突然到來,張貴妃來不及藏好定州紅瓷,被趙禎給發現了。
趙禎一看自然是大怒,生氣地問:“安得此物?”
張貴妃見得趙禎大怒,也不敢隱瞞,只得可憐兮兮的如實供出了王拱辰。
趙禎聽說後更加生氣了,怒吼道:“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禮物,你怎麼就是不聽!”
他不但是嘴上說說,而且還抄起柱斧宋朝皇帝經常拿在手上的一種裝飾品,類似玉如意,前文說過,趙匡胤有可能就是被這玩意給砍死的),一下子把珍貴的瓷器給砸碎了。
張貴妃見趙禎如此生氣,自然是一臉愧色,連忙下跪請罪,王拱辰自然也沒有被調回。
可是,此事後,在趙禎的嚴厲訓斥下,就算張貴妃宣揚自己絕不收禮,還是有許多人想破腦袋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就連出身名門、位高權重的名臣文彥博也不能免俗。
因為張貴妃的父親和文彥博的父親早年相識,文彥博想借張貴妃之力拜相,就費盡心思找了一匹珍稀的用金線編織的蜀地燈籠錦獻給張貴妃。
張貴妃大喜,用這燈籠錦做成了一件華麗的禮服,並在上元佳節宮廷大宴時穿上,一時豔驚四座,連趙禎都頻頻注目。
可是,當趙禎聽說這匹燈籠錦是文彥博所獻後,就算宴會上人多嘴雜,易惹是非,趙禎還是頓時沉下臉來,給了張貴妃一個大大的難堪。
當然,身為帝王,又身為男人,趙禎還是很注意分寸的,要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斬斷和所有人的人情往來,不大現實,也沒有必要。
所以王拱辰獻上定州紅瓷,宋仁宗一斧砸掉;文彥博獻上燈籠錦,趙禎只是給點兒臉色。
關鍵在於,王拱辰是因為反對朝廷新法、且惡意陷害朝臣而被貶的,這種人絕對不能輕易赦免,所以趙禎態度強硬。
而文彥博和張貴妃畢竟算是世交,互相有點人情往來,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一個是后妃,一個是朝廷重臣,並且是呼聲很高、即將拜相的朝廷重臣,兩人一旦勾結,很有可能操縱朝政,所以趙禎必須防患於未然。
於是,按照正常程式,趙禎仍然任命文彥博為宰相,但當御史提出,文宰相曾經獻給張貴妃燈籠錦時,趙禎又趁機發難,將文彥博罷相,以警醒自己的女人們。
當然,如果趙禎只是一味強硬,總是使用家庭暴力,動手腳、甩臉子,那也算不得仁德,所以他在處理江山社稷和後宮嬪妃的關係時,還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比如當時的大宋宮廷,常常是國家流行時尚的發源地,宮中發生的大小事務不但關係到大宋的政治、軍事,還關係到大宋的經濟、生活。
像是金橘,這本來是江西的特產,可是因為出產地太偏遠,開封府的許多人都不認識,可是有一次江西的官員獻上金橘,張貴妃一吃就愛上了這口,於是京城裡也都流行起了吃金橘了,金橘價格一下暴漲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