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趙弘殷在成德節度使王鎔賬下做一個普通武將,可王鎔仁而無斷,在後梁、後唐當時李存勖稱晉王)兩大軍閥爭霸的背景下,首鼠兩端,莫衷一是,終於引得梁太祖朱溫的大舉討伐。
無奈之下,王鎔倉皇投靠晉王李存勖,李存勖雖然很年輕,但是能力極強,他的爸爸李克用和朱溫是死敵,無奈實力始終差那麼一點,奈何朱溫不得。
於是臨死前,李克用憤恨難平,充滿了不甘心,要李存勖為他報仇,給了他三支箭,對他說:乾死那個潑皮朱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史載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李存勖也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一生滅後梁,收河北,揍契丹,血戰百場,楞是打下了一個後唐江山。
一次,王鎔派趙弘殷率領五百騎前去支援正與梁軍隔河對峙的唐莊宗李存勖。
趙弘殷作戰身先士卒,威猛無匹,李存勖見之大喜,就把他留了下來,讓他掌管禁軍,任飛捷指揮使禁軍騎兵隊長)。
在這個職位上,趙弘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過趙弘殷也不在意。
直到後漢隱帝乾佑元年,趙弘殷被派去參加平定王景崇叛亂時,再次因作戰勇猛被射瞎了一隻眼仍堅持衝鋒),而被提升為護聖都指揮使。
也是在這一年,21歲的趙匡胤投身在後漢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賬下,開始綻放光芒。
父親的戎馬倥傯,由此對趙匡胤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在性格上的強悍堅忍,還是價值觀上的渴望建功立業,以及武力值爆表,謀略超一流,膽魄過人,都是青出於藍。
再加上有好的機會,一把抓住,所以才成為了趙宋三百年的開國之人。
所以大家不要被忽悠了,趙匡胤之所以能成事,還是因為有個好爹,畢竟他爹當時就是顯赫一時的實權人物了,有權有錢,不是什麼開局一條狗,升級全靠吞,那太扯淡了。
當然,之所以能建立趙宋,除了生逢亂世,恰逢其時,有個好爹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太祖皇帝的幾個兄弟並非親兄弟)。
就是這些人,一路追隨他,相助他,才能有機會建立大宋,定鼎萬里江山,而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
可能有些人聽說過義社十兄弟,但大部分人都未有耳聞,因為關於太祖“義社十兄弟”的由來、時間、地點,準確的史蹟已經湮沒在那個亂世不可考,大抵是趙匡胤在五代亂局中與幾位志趣相投的兄弟結成的事業互幫互助組織。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們結成了一個精英社群,只不過沒想到,後來這個社群竟然打下了諾大一片江山,滅十國,家天下,開啟了炎宋浩浩湯湯三百年國運延綿。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在最初的崢嶸歲月裡,這些隱秘在歷史塵埃的中的“義社十兄弟”到底是何許人也?
作者菌專門調查了一下,據資料顯示他們分別是趙匡胤、李繼勳、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劉光義後改名劉廷讓)、劉守忠、王政忠、楊光義、劉慶義十人。
太祖義社兄弟,保靜軍節度使楊光義,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義軍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勳,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秦王王審琦,忠遠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劉慶義,左驍衛上將軍劉守忠,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彰德軍節度使韓重斌贇),解州刺史王政忠。(李攸《宋朝事實》卷9《勳臣?太祖義社兄弟》)
在這“義社十兄弟”中,除了太祖趙匡胤以外,李繼勳、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劉廷讓五人在《宋史》、《五代史》、《東京事略》和其他一些宋人筆記中皆有記載,其他四人劉守忠、楊光義、劉慶義、王政忠等則史料頗少,已難尋蹤跡。
他們幾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起初都是在後周太祖郭威賬下效力,那時,郭威還是後漢的樞密使,率領著大軍屯駐在北地,正打算去潼關討伐叛變的節度使李守節。
有一種說法認為義社十兄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是趙匡胤在周世宗朝任殿前都虞候時奉命整頓禁軍時形成的。
當然,大多是人傾向於前一種,包括作者菌,因為按照後一種說法,作為後周殿前都虞候時的趙匡胤已經非常顯赫,這種拜香火的江湖風氣,似乎不太像是一個禁軍高階將領的所作所為,而且還把發小韓令坤排除在外。
同時在《宋史?王審琦傳》中,記載了一則逸聞,也顯示了義社十兄弟應是在趙匡胤未發跡時形成的。
這則逸聞說的是王審琦素來不能飲酒,但趙匡胤則嗜酒成性,而且每飲必醉。
有一次,趙匡胤擺宴,王審琦也在其中,趙匡胤酒酣耳熱之際,向天仰祝曰。
“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