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太祖皇帝也比較寬容,不濫殺大臣,杯酒釋兵權傳為美談,真正的心懷仁德。
不像漢高祖和明太祖,開國功臣殺的幾乎一個不剩,他則完全沒有,還是很值得表揚的。
別的不說,就說有一次,趙匡胤要任符彥卿為殿前都點檢,趙普不同意,趙匡胤說。
“朕待彥卿至厚,彥卿豈能負朕邪?”
趙普就老實不客氣地嗆了他一句。
“陛下何以負周世宗?”
這句話就比較誅心了,幾乎是直接赤裸裸的在揭趙匡胤的短,換做一個脾氣爆一點的帝王的話,直接就拖出去剁了餵狗。
可趙匡胤沒有,並沒有生氣,而是一聽這話,立刻就打消了先前的念頭。
的確,趙匡胤確實是在周世宗柴榮的麾下成長起來的,他怕擔罪名,當年陳橋兵變時,就曾與眾將約法三章,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得侵凌幼主和太后。
後來趙匡胤還賜給了丹書鐵券為憑,並立誓碑於宗廟:“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此後的宋朝歷代帝王,也都算信守誓約,一直對柴氏後人不錯,福澤延續不斷。
比如在小說《水滸傳》中,也就是在徽宗政和年間,小旋風柴進便就是柴氏後人。
柴大官人仗恃著周朝皇裔的身份,竟然專門窩藏欽犯和強盜,像是宋江落難逃到柴進莊上,柴進便自信滿滿的對宋江說道。
“兄長放心,遮莫做下十惡大罪,既到敝莊,但不用憂心。不是柴進誇口,任他捕盜官軍,不敢正眼兒覷著小莊”。
而當聽說宋江只是殺了一個“外宅”閻婆惜之後,柴進竟笑了起來,又說。
“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命官,劫了府牢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裡”。
不得不說實在膽大包天,而柴進所仗恃的,便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誓約和一面免死鐵券。
所以周朝後人在宋朝一直活的還不錯,不像其他朝代,基本上是對於前朝餘孽斬盡殺絕,特別是辮子國,最是噁心。
想當年大萌朝的崇禎皇帝為了維護皇室的尊嚴,一賭氣選擇在煤山上吊自盡後,他的幾個兒子也下落不明,當然,基本上是全死了。
只有崇禎的第5子朱慈煥還有訊息,據民間傳聞,朱慈煥當年逃出京城後,過得很慘,一路乞討。
有一天,他在一戶姓王的人家那裡要飯,那姓王的鄉紳看到此子非同凡響,細問之下得知竟然是崇禎的兒子,也就是皇子。
於是王姓鄉紳出於好心就收留了他,但是沒幾年鄉紳就死了,他也被趕出來,繼續流浪。
再後來,朱慈煥出家當和尚,恰巧碰上一位姓胡的有錢人,他看朱慈煥一表人才,就招他做上門女婿,朱慈煥就答應下來,從此便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並且還生下3兒2女。
一轉眼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到了康熙年間,表面上仁義道德的康熙韃子放出話來,自己不追殺朱家後人了,甚至還重重有賞。
而當時朱慈煥已經70多歲,已是古稀之年,聽得韃子這樣說,還天真的以為風聲真的過去了,畢竟人家皇帝都這樣說,應該是很安全了吧,於是就放鬆了警惕,卻不曾想就此釀成了大禍。
有一天,他不小心透露了自己是前朝皇子的身份,不久後,一大堆清兵便找到了他並帶走了他,然後他的家人就統統被殺了。
康熙得知朱三太子朱慈煥落網後,同樣非常高興,他果然重重有賞,賞了他個“凌遲處死”。
要知道此時的朱慈煥已經一把年紀了,古稀之年,頭髮鬍子花白,連路都走不動,居然還要被一刀刀割肉凌遲而亡,可見清朝韃子多麼假仁假義,與之相比趙匡胤則又多麼的寬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