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年的清明節前,是汴梁城各家酒庫開煮新酒的日子,這個時節,整個汴梁城的上空都飄揚著濃郁的酒香。
汴梁城無比的繁華巨大,所以城內的酒庫也多不勝數,誰家釀的酒味道好,名頭洪亮,誰家就能夠讓主顧記著品牌,迅速佔領市場。
是以,打好自家酒品牌的廣告是異常重要的。
而此時主管城裡諸酒庫的機構是“點檢所”,因此每當新酒上市以前,點檢所都會擇日開沽評酒。
當評酒會的日期定下來後,各個酒庫便立即到處張貼通告,寫明某月某日,酒庫“開沽呈樣”,迎接列位親們前來品嚐瓊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到了開沽之日,一大早,各個酒庫便會帶上經心遴選出來參會的樣酒,“排列整肅,前去州府教場,奉養點呈”。
這“點呈”的程序,也就是做廣告的程序,而做廣告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吸引最多的眼球留意。
於是為了到達這個目標,各個酒庫都派出盛大的步隊前去教場送酒,除帶上新釀的樣酒外,還僱傭“社隊鼓樂”、“雜劇百戲諸藝”,一起吹吹打打,演出節目,巡遊遍地熱鬧市井。
其中送酒部隊為首有三五個人,更是會用大長竹挑起一壁三丈餘高的白布,下面寫著“某庫選到著名妙手酒匠,醞造一色下等醲辣無比高酒,呈中第一”的廣告詞。
這個叫作“布牌”,有的是“以木床鐵擎為仙佛鬼神之類,駕空飛動”。
或者是將兒童或伶人固定在木製臺架上,扮成仙佛鬼神的模樣,在酒店門面表演,這叫作“臺閣”。
再後面就是“所呈樣酒數擔”,以及邀請來的諸行社隊、各色藝人。
此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這些酒庫請來給自家美酒代言的官私妓女了。
當然,說到這裡,還是必須要給大家解釋一下,其實這個時期的妓女,並非大家以為的古代性工作者,至少不全是,大部分都是“歌女”,是文藝工作者,相當於這個時期的女藝人。
這些代言瓊漿美酒的小姐姐,都是“秀麗著名者”,各自身著豔服,化著美妝,“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騎著銀鞍寶馬,“各執花鬥鼓兒,或捧龍阮琴瑟”。
即使是那些“貧賤潑妓”,碰上了代言瓊漿美酒的機遇,“亦須借備衣裝金飾,或託人僱賃”。
自然,一群身著華服的漂亮小姐姐們如此招搖過街,肯定少不了有“浮浪閒客,隨逐於後”;更有一些“風流少年,沿途勸酒,或送點心”。
難怪“所經之地,高樓邃閣,繡幕如雲,累足駢肩”,毫無疑問,宣傳的目的是肯定達到了。
而這場點呈評酒會,前後大約會持續十天光陰,“預十日前,本庫官小呈;五日前,點檢所僉廳官大呈”。
在點呈中獲得好評的酒庫,官府還會“賞以彩帛錢會銀碗,使人肩馱於馬前,覺得光榮”。
並且趁著連日熱烈,各個酒庫還會在門口搭起綵棚,現場賣酒,“遊人隨處品味,追歡買笑,倍於常時”,買賣分外的好。
包括不止是酒類行業做廣告,其他各行各業也都做廣告,連街上挑擔的小販也不例外,
比如,據《雞肋篇》記載,此時的汴梁城中有一個賣環餅的哥們,環餅是啥?作者菌不知道,估計像甜甜圈,當時的汴梁市民也不太清楚,這就很麻煩了啊。
在大家都不清楚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環餅推銷給大家呢?這哥們便很有創意,想了個絕佳的廣告詞。
它廣告詞裡既沒有產品介紹,也沒說這東西如何的美味可口,物美價廉,只是每天挑著擔子,一臉惆悵地,長長地嘆息“虧便虧我也。”。
每天都這樣挑著擔垂頭喪氣的到處走,到處嘆。
也真是好一個“虧便虧我也”,因為這五個字,就相當於古人說的“跳樓價,賠本大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