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並未結束,是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而且仍然世襲。
即使最後都敗退到了彎彎,都將孔家的人帶走,並繼續保留下了這一封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由此可見,不得不說,有一個牛叉的祖先確實厲害,真的是大富大貴了好幾十代人啊,一直繁榮昌盛到現在,怎麼風吹雨大都不倒,當然,就是有點當舔狗的嫌疑。
……
而李小魚他們來在孔廟時,此時的遊客也並不多,因為科舉在即,大部分計程車子都進京趕考去了,生怕時間來不及,路上耽擱,像他們這樣悠閒,還有空四處閒逛看風景的,很少很少。
也只有少部分要路過曲阜進京趕考的讀書人,才回來孔廟一逛,所以是此時節人流並不旺盛,不像後世,摩肩接踵的,去參觀一下都是人擠人,幾乎看不到什麼東西,就剩擠了。
他們是隨著三三兩兩的讀書人,同樣懷著朝聖的心情,一路充滿好奇期待的進入孔廟,準備參觀。
而這個時代的孔廟是不收門票的,可以隨意進去參觀,當然,裡面還是有功德箱的,就擺在那裡,你願意給孔老夫子捐點香火錢的話,就捐點,不願意就算了,沒人強迫你。
而大部分來此的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會捐點聊表心意,以圖討個好彩頭,說不定孔老夫子拿人手短,就真的保佑自己,讓自己高中狀元了呢。
但並不是強制性的,不像後事,有些寺廟雖然不收門票錢,但卻要強逼你捐香火錢,少了還不樂意,真的是讓人無語至極。
幾人是興高采烈的進入孔廟,發現這真的是一座佔地很大很寬廣的建築群,經過歷代帝王的擴建後,富麗堂皇至極,雕樑畫棟的,
並且華美之中,還透露著莊重典雅的氣息,並不庸俗,反而,是蘊含著一股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蘊。
他們是看到整個孔廟的建築群是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佈局十分的嚴謹,此時是有四進院落,在以後更會擴建到九進,各種名勝古蹟多不勝數。
最前邊為神道,兩側栽植著檜柏,創造出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培養了謁廟者一種崇敬的情緒。
就連李小魚他們進去後,心情都莫名變得莊重肅穆了起來,沒有在胡亂的開玩笑,怕破壞了這裡厚重莊嚴的神聖氣氛。
在後面的建築就多不勝數了,比如前有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
從大聖門起,整個建築群是分成了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
東路為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
西路為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等建築,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最著名的類似有欞星門,欞星,即靈星,在古時又名天田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
因此在古代祭天時,先要祭祀靈星。
而孔廟設門取名靈星,意思就是說尊孔如同尊天,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代讀書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之大,幾乎已經類似皇帝一樣了。
因此歷朝歷代也才會對孔家如此關心,厚賜厚賞,為的就是能令其歸心。
因為只要令孔家歸心,那麼也就是令天下的讀書人歸心了。
相反,若是連孔家都不歸心的話,在儒學稱霸的年代,這個朝代是吃棗藥丸啊!
此外還有聖時門,據《孟子》記載。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其他人都不及他,全都是這種對於孔子的褒獎,這也是孔廟欽定的正門。
當然,這道門是李小魚他們不能走的,只能在旁邊看看而已,因為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以走正門,他們這種普通人,只能從旁邊的仰高門進廟。
而越過聖時門後,整個視野是豁然洞開,只見前方出現了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