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雖然三十文很便宜,但是活字印刷的成本也很低廉啊,不用刻雕版,只需要製作活字字模就可以了,很簡單,而且字模還可以反覆使用,這樣換算一下的話成本就更低廉了。
他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每本書除卻紙張印刷和油墨的成本,大概只需要十五文左右,也就是說,每本書就算以三十文錢的價格出售,他們還是有一倍左右的利潤,實在是太實惠了,一舉兩得。
比如光是今天的一千多本書,他們就進賬300多貫,拋卻成本淨賺150來貫,幾乎攤平了初始的研發成本。
而且這還是因為他們才剛起步,人手工匠都不足的原因,不然,還可以賺更多。
於是,迫不及待之下,本著賺錢,也本著造福於民的心思,畢昇老爺子和李小魚是再度馬不停蹄的開工了,催促著書齋的工匠們繼續開始加班加點的印書,爭取印他個一萬本,明天好創造個銷售奇蹟。
可話雖這樣說,但李小魚和畢昇老爺子也知道,這不現實,因為文昇齋的後院只是個小作坊而已,場地和人手都有限,一天下來,所有人不眠不休加班加點的工作,最多也就能印個一千來本書,就已經是到極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這根本就不夠看,支撐整個蘇州城的銷量都很勉強,更別說他們以後還要開啟渠道,把書銷往其他地方,真正的造福整個天下的書生百姓了。
因此,一琢磨之下,李小魚是不禁眼前一亮,想到,要不乾脆把印書的作坊直接建在他的神仙村好了。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證書籍的印刷量,還可以拉動就業,讓他們村的其他村民也能有一份事業,不必再辛苦的務農,幫著印書,反正很簡單,還沒那麼幸苦,足不出村就可以賺大錢。
包括這樣一來也能更加的節省成本,因為他們還可以再建一個造紙的作坊,也不用再去買紙來印刷了,直接就自給自足,說不定都能直接發展出一個文化產業一條龍來,成為他們神仙村未來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越想越有道理,欣喜之下,李小魚也是把他的想法直接跟畢昇老爺子一說,畢昇老爺子自然也是大喜,滿口答應了下來。
因為他覺得李小魚說的很有道理,他們文昇齋產量的確太小了,根本沒法滿足眾多百姓們對於書籍的渴求,的確需要一個較大規模的印書基地來供應,他們文昇齋負責銷售就好了。
而且老爺子活到這個歲數,對於金錢的最求已經很看淡了,最看重的,就是多印書,然後便宜的賣給老百姓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是立馬同意了李小魚的想法,並立即調撥了一批書齋裡的骨幹印書工匠,跟李小魚一起,火速趕往神仙村,負責印書基地的建設,爭取早日落成,好真正造福天下計程車子百姓,讓人人都能有書讀,不必再因為拮据,而買不起書了。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