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皇帝,不論是昏庸的暴君,又或者是勵精圖治的明君,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那就是求賢若渴。
雄才偉略的大漢皇帝劉徹,自然不例外。
於是,一首為表求賢若渴的短歌行,便在李歡筆尖龍蛇起舞般遊走而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吾皇吐哺,天下歸心。”
完全照搬不是太大的問題。
可問題就在於最後兩句氣勢太強,容易讓人誤會李歡自己有謀反的心思。
一旦改成“吾皇吐哺,天下歸心”後,意境和境界,瞬間就發生了逆轉。
我李歡啊!
就是響應陛下求賢的心思,這才來到長安城的。
有感而發,吾皇吐哺,天下歸心!
這完全就沒有任何問題的嘛!
你最多就說我李歡馬屁拍的太狠罷了。
可我拍皇帝的馬屁,有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
這樣一首意境雄渾的佳作,便是霍去病這樣的滿腦子都是衝鋒陷陣,如何斬將奪旗的人,看完後都忍不住拍手稱快!
“好啊!寫得真好!歡哥,這是我看過最好的詩作了!”
李歡把毛筆交給了邊上的翠花,看著霍去病一臉興奮的樣子。
感情他還沒回過神來,這紙上是用來做什麼吧?
“有感而發。”李歡清楚接下來說的話,都會一字不差的出現在皇帝劉徹面前,便使勁猛吹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