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六看了看院子裡滿滿的侍衛默默的苦笑一聲,也不再說什麼跟著五王爺出了院子。
“小六啊,你是哪的人?祖上是做什麼的?”五王爺坐在轎子上漫不經心的問道。
跟在旁邊的於六聽了先是鬆了口氣,他知道自己可能不用離開了。“奴才自從開始記事起就跟著乾爹在海上謀生,所以不太清楚自己是哪裡人,更不知道祖上的事。”
“是嗎?看來你也是個苦命的孩子。你是如何進的宮?一般來說像你這種身世不明的是無法進宮的。”
“幾年前奴才被一個公公撿到宮裡的,淨身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所以也不太清楚那個公公的身份。”這件事於六還是打聽過的,畢竟太監是很容易見到皇上的,如果身世不清不楚是不可能出現在宮裡的。但是自己卻留了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那個公公身份是很高的。
五王爺聽了只是點點了頭沒有再問什麼。
於六看了看五王爺的表情好像任何變化,小聲的問道:“王爺,皇上召見奴才所為何事?白天奴才剛剛頂撞了皇上,現在就召見奴才,是不是要降罪了?”
“到了就知道了。不過一會記得說話有些分寸,管住自己的嘴。”
五王爺不願意多說,於六也不好再問。長長的一段路,隊伍就安安靜靜的往前走著。
御書房當然不是誰都可以進的,所以當於六看到屋子裡面站著好幾個人的時候心裡不由的緊張起來,至於為什麼就不知道了。
“奴才參見……”
“免禮,今天叫你來是有些事要問你,就不要那麼多禮數了。”皇上擺了擺手沒有讓於六跪下去。
皇上的這一舉動倒是引來了其他幾位大臣的異樣的目光,不過都是投向於六的,畢竟這個太監的名頭幾個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但是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小子居然到了皇上面前不用行禮,這份寵愛可是很嚇人的。
“小六子,白天你在河邊跟朕說的那些話好像有些沒說明白。畢竟在朕看來海禁跟刁民反或不反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皇上的開門見山真的讓所有在場的人吃驚不小,紛紛跪下說起吉祥話。
於六也跪下去了,等著其他把話說完,才說道:“回皇上的話,您飽讀各類史書,對以前的歷朝歷代都熟悉,只是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每個朝代都在重複著上一個朝代。朝廷初立,減免賦稅,天下繁榮而太平。中期,全國各地或大或小的動亂層出不窮,後期,動亂此起彼伏,越鬧越大,甚至絕大多數的軍隊都開始消極對待,以致改朝換代。”
“放肆!小小的太監居然大言不慚,簡直胡言亂語!現如今,大清如日中天,更有明君在位,你這根本就是謗君!”
於六沒有去看是誰在說話,當然,即便是看了,他也不認識。在皇上的默許下,他淡淡的問道:“敢問這位大人,小的哪一句說錯了。從秦統一六國開始,到李自成攻破明朝得京師,有哪一個朝代不是如此?”
“可是這些跟海禁有什麼關係?如果朝廷減免賦稅就可以保太平,讓天下人都有飯吃有衣穿,那為什麼一定要解除海禁呢?”
“這位應該知道《憫農》這首詩,你若是將這首詩與史書結合起來,就不難發現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
《憫農》是一首為天下百姓鳴不平的詩,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朝廷注意到,甚至是被很多朝廷當做“反詩”進行抵制。
於六看著幾位大人窮兇極惡的對自己批判,但是皇上卻沒有絲毫的表示。“各位大人的家中想來都有不少田地吧。如果重新丈量的話,有沒有可能會多出幾分呢?”
大人們先是指著於六的鼻子開始了一頓臭罵,然後爬到皇上面前開始表忠心。
這時五王爺開口說了一句話,差點把他們嚇死。“你好像並不真的想去重新丈量土地,而是要藉著解除海禁,讓天下人拋棄土地,從而將土地重新收為朝廷所有,以便重新分配?但是所有人都不種糧了,怎麼辦?”
於六說道:“第一,田裡的東西也是可以掙錢的,比如各類水果,蔬菜,還有以後大量的土地荒廢之後,糧食出現短缺後,也一樣會有人各處去買賣糧食,到時候還是會有人願意種糧。當然朝廷在一定的時間內會承受巨大的壓力,畢竟現在的糧食畝產是不足的,所以朝廷還需要早早的鼓勵和支援那些可以讓糧食產量變高的人。第二,大清的糧食出現缺口,朝廷還可以從海外購買一部分,這樣可以在自家糧食產量不高的時候,進行填補。”
五王爺搖搖頭說道:“按照你所說,既然可以花錢買來糧食,為什麼還要辛苦的去種糧呢?直接買不就好了。”
皇上突然說道:“受人掣肘之事,豈是大清可為?只是你所說的提高糧食畝產,可能嗎?”
“皇上,有需求必定會有響應。奴才認為只要朝廷有重獎,只要種糧可以發財,一定會有人做到。”
“簡直一派胡言!”一位大人突然站出來說道,“皇上,五王爺,這狗奴才完全就是信口開河,毫無根據的胡說八道。一畝田地產糧皆是定數,哪裡那麼容易就可以提高?他這麼說就是居心叵測,圖謀不軌!還請皇上下令,將其治罪。”
皇上看著於六很久沒說話,其實他我不太相信糧食產量可以提高,畢竟多少年了,自己看到的各地的產量都大差不差,基本沒有變化。“你覺得可能嗎?”
於六深深的一口氣,又吐出來,說道:“不知道。奴才只是覺得可以,因為歷朝歷代糧食的產量都有提高,不然養活不了越來越多的百姓。所以,這其中的風險,還請皇上三思。”
糧食是每個朝廷都繞不過去的問題,如果海禁解除了,卻開始讓人餓肚子了,動亂也一樣會有。至於純靠購買海外的糧食,正象皇上所說會“被人掣肘”的。於六不會種田,所以他除了相信農民,已經無計可施了。
喜歡大清宮裡的小人物請大家收藏:()大清宮裡的小人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