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人與人交流的時間成本降低,不過線上交流也有弊端。
假如雙方純文字交流,看不到對方表情,效果會差很遠。
同樣的“你好”兩個字,有可能是冷冰冰的,也可能是激動萬分的,光用聊天軟體自帶的表情,不是真實反應,確認不了眼神,人與人之間彷彿多了層面具。
影片聊天可以解決些問題,但缺乏儀式感和莊重感,尤其群聊不方便。
儀式感是很重要的東西。
上古巫師說話,下面的人跪著聽。
中古聖人授課,弟子躬身聽。
現代課堂,學生靠在椅背聽。
網路授課,聽眾躺在床上聽。
不同的時代,傳道者的地位每況愈下。
沒有儀式感,授課者便沒有成就感,沒辦法全情投入。
另一方面,還有互動性的問題,華夏人喜歡做鍵盤俠,是因為現場比較羞澀,網路能讓他們有更強烈的互動願望。
而互動性過高之後,低水平的發言就難免大量湧現,浪費大家時間。
所以,如果是打算做成討論會,網路也許更適合,如果打算做成單方面授課,現場更適合。
胡曉峰一個人在小辦公室,就琢磨了好一陣兒,想想這課應該怎麼講。
接下來又搜了一些業內新聞,本縣新聞,看看行業群,看看其他人的朋友圈。
封筆以後,胡曉峰對文娛圈的事看得比較淡,現在必須得補補課。
看了一下午,行業本身的模式什麼的,變化倒是不大,偶爾有些小創新,比如跨界、跨區域、跨等級的商業比賽,比如“四度創作”等等,但都是以前有過提法或趨勢的,不驚奇。
記下了幾個對逐芳網有用的訊息,但還需要做些準備,才能用得上。
臨下班時,謝梅過來報告,說大家商量後,還是星期六上午,人會到得比較齊。
胡曉峰這邊怎麼都行,就是關心了一下員工,週六加個班有沒有問題。
畢麗和顏鼕鼕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然後便開始準備物料,到時候弄點海報、定製ogo的飲料、紀念品、宣傳手冊什麼的。
胡曉峰跟《我買了一條街》的作者溝通了一下,不說聽課,就說是網站的作者聚會,她也欣然同意。
這種小活動沒必要,也沒辦法請媒體記者報道,胡曉峰只邀請了竇濤,他那自媒體號估計比傳統媒體還有用,下次還是考慮付點費用。
剛忙完,收到一條訊息。
胡曉峰搖搖頭,走出辦公室,對幾個收拾東西的屬下說道:“明天我要去市裡,你們工作照常進行吧,有事聯絡我。”
“胡總找到市裡的渠道了?”大家都是精神一振。
“哎,去還個債而已。”胡總嘆氣。
喜歡我家網站全是神請大家收藏:()我家網站全是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