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地面上的九個文字是羅源用小篆寫下的一段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這本是出自《論語·子罕》中的一句話,這並不是古聖人對時間的界定,只是面對日夜不停地流去的河水發出的喟嘆。
但這句話涉及對時間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體悟,所以特別發人深思!
時間本來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羅源嘗試把時間具像化。
相比於過於抽象的時間法則,這筆畫複雜,筆畫宛如一式式劍招的文字卻形象多了。
這九個文字每個都是一套劍法,9套劍法,將《時間掌握》秘法的根基完全詮釋了。
但羅源的野心不僅是如此,他希望用文字將《時間掌握》這門秘法完全以自己的方式闡釋出來,就如同對聖人留下的經典進行注經釋文的大儒一般。
時間法則就在那裡,每個強者對時間法則都有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一個個悟透時間法則的時間尊者,他們的領悟也並不是千篇一律的。
一個個強大的時間秘法正是他們對於時間法則屬於自己的獨特理解。
而如今羅源在界主期就開始著手做這一艱鉅的工程。
羅源的切入點正是古聖人的經典,華夏古人雖然沒有修煉時間法則,但他們同樣開始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並且對時間已經有了一種清醒的體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這就是羅源上一世的真實寫照,時間的迅疾和人生的短暫,是羅源上一世實實在在面對的問題。
然而機緣之下,羅源驟然從一個壽數百餘的普通人類變成了一個壽命永恆的特殊生命。
一時之間,羅源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何協調無限的時間與無限的生命之間的關係。
如何把無限的人生放到宇宙無限的時間流程中去。
如何消除在時光長河中個體生命的孤獨感,遂成為了羅源此時的困惑。
羅源就像一隻跳出了水面長出了肺的魚兒,想要更好的活下去就要適應新的環境和自己的能力!
羅源將自己對時間法則的體悟濃縮入一個個文字,不僅是對時間法則的體悟工程,同時也是一種心境上的修心之路。
羅源最終的目標是用72個文字將時間法則的玄奧詮釋出來。
每個文字都是每一套劍法,都是一種宇宙時間的至理!
每一套劍法,都詮釋了宇宙時間的某一種本質!
就算是大部分不朽存在,也沒有這麼深入的研究過宇宙時間本質,而羅源身為特殊生命,悟性逆天,自然要做不一般之事,否則豈不是浪費了自身的天賦。
這解析本源法則的一些本質,可比感悟要難的多,最是考驗悟性,考驗心性,也考驗對時間本源法則的感悟程度,非絕頂天才很難成功。
而羅源恰恰滿足所有條件!
喜歡吞噬星空之雙面請大家收藏:()吞噬星空之雙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