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用船?”雲福詫異道。
“等下早飯過後,我想出海一趟。”
“你不會想著自己去捕魚吧?”雲福眼睛睜大,說道,“我跟你說,別費那個勁,剛我們把黃魚都捕得差不多,剩下的也都不知道跑哪去了,你再去,也撈不到什麼。”
雲福這略一激動,連大黃魚都忘了催路青收下了。
“是啊,我們都把那一片都篩個遍了。”其餘的人也都說道。
要不是這樣,他們都不會這麼早回來,黃魚可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
“我不是要在月牙灣捕魚,而是要到遠一點的地。”
“你要出月牙灣?出月牙灣要費不少功夫的。”眾人都是一愣。
“所以我想請福叔幫我把他家的柴油發動機裝上。”
“把那玩意裝上?要去那麼遠啊?”大家驚訝了。
雲來村的漁船都是小船,還大多是木的,主要靠的是人力划動,船速不快。
這樣的簡陋漁船,船速慢,又沒有冷藏室,註定是去不了多遠的海域的。
因為沒有冷藏室,就代表著漁民必須當天出海當天返回,不然捕到的魚沒有冰凍保鮮,很快就會死掉髮臭。
所以一直以來,雲來村的村民們,最多隻能在月牙灣和附近的海域轉轉,打打漁。
不是沒有村民想過到遠一點的海域打漁,有的還付之行動了,將自己的漁船改裝一番,安上柴油發動機和螺旋槳,把漁船的速度提升上去。
這樣做的確是能到遠些的海域打漁了,但隨之而來的,又有另一個問題:成本和風險的增加。
使用發動機推動船是很耗油的,比起什麼摩托車小車之類的,都要耗油得多。
這就代表著,村民們每一次出海,都要先承擔一筆油費,只有保證捕到足夠的魚,才能夠有賺頭。
不然的話,捕不到足夠的魚,就是白忙一場,甚至虧本。
可問題是,大海是難測的,就算是在漁獲資源比較豐富的海域,誰也無法保證,每次都一定能捕到魚,有時忙活了一天,有可能什麼也捕不到。
一次半次還好,多來幾次,大家就吃不消了,都是貧苦漁民,誰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在吃過幾次苦頭之後,那些改裝了船的村民,都紛紛放棄了,徹底放棄打漁為生的路子,另謀生計。
因此,雖然誰都知道,遠點的海域,漁獲資源肯定要豐富很多,奈何受條件所限,大家只能是望洋興嘆。
雲福的船,就是當初改裝過的幾條船之一,雖然後來他把發動機拆掉了,但要重新裝上去倒也簡單。
“嗯,明天我不是要請大家吃飯嘛,就想到遠點的地方捕些魚,免得還要到鎮上買,忙不過來。”路青解釋道。
“哎,你這話說得,忙不過來不是還有我們幫忙嘛。”
“就是,不用費那個事,就在市場買得了。”
“我們可做不來那隻等吃不幹活的人。”
明天路家請客,眾人是肯定去要幫忙的,這是農村的一種規矩,一家有喜事,家家戶戶都要過來搭把手,洗碗洗菜切菜擺盤這些,都會有人主動幫忙做的。
“明天肯定是要勞煩大家的,不過呢,這魚就讓我去捕吧,各位都是我的長輩,可不能馬虎,這樣才顯得有誠意嘛。”路青說道。
完了後他又開玩笑地說:“不過說好了,捕到什麼吃什麼,要是捕不到好東西,大家可不要嫌棄啊。”
見他堅持,眾人也不好再勸,請客這事,客人可以去幫忙,但具體吃什麼,可得聽主人家的,這也是種規矩。
既然路青說要自己親自捕魚,大家也沒意見,就像他說的,這樣的確更顯誠意。
沒有人不喜歡被尊重的感覺,更何況還是被一位如此優秀的晚輩尊重,眾人只覺得心裡舒服。
只是聽到路青後面的話時,大家都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