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授頷首,正要出去,領導又佯裝淡然地問了句,“這成績沒水分吧?”
“我再京大教學近三十年,你覺得上我課程的學生掛科率怎樣?”
是了,全校最高的掛科率。
但凡遇見他閱卷的,期末考後都哭了。
衛教授回了辦公室,立馬將成績單發給盛一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不喜歡對著聊天軟體打字,直接語音,“考得不錯,重要課程不準缺席,平日有不懂的,也可以過來問。”
他是京城土生土場的人,自詡字正腔圓,是最標準的普通話。
盛一南迴語音表示尊重:“好,謝謝衛教授。”
話說國際音樂節那天。
盛一南與何玄白看完盛姣姣的表演,立馬溜走了。
本來打算直接回去,熙熙攘攘的行人中,大多是舉止親暱的情侶。
“我要吃大排檔。”
“我們去京城塔看夜景拍照吧。”
“親愛的,中央花園那邊有音樂主題。”
冬日的寒氣漸漸來襲,寒風像是刺骨的錐子,從四面八方湧來。
“想不想去看看?”
何玄白問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溢位躍躍欲試的期待。
盛一南能拒絕嗎?
“想。”
原本是往地下車庫走去的,何玄白牽著盛一南的手,調轉方向。
京城以前光重視著城市秩序,打壓路攤擺檔,後來路攤少了,加上城市壓力大,越來越少人逛夜街,大商場的經濟也有所下降。
新領導上臺後,鼓勵和推進路攤經濟,既要繁華經濟,又要城市秩序,路攤經濟也成為了政府納稅的來源之一。
當然,這個建議是何玄白跟某個走仕途朋友“偶然”提的。
起因很簡單,盛一南剛搬到京城時,晚上想吃夜宵,他開車載人出去。
盛一南有些不大高興,“怎麼沒人擺地攤?地攤美食最美味。”
小祖宗想要地攤,那地攤就必須搞起來!
願望不能實現,那就創造條件實現。
盛一南買了五串烤羊肉串,吃了三串覺得鹹,將剩下兩串遞給何玄白,“你吃,挺好吃的,別浪費了。”
何玄白擰了擰眉,他沒吃過街邊這種東西,知道這玩意有點不衛生,一副視死如歸。
“不想吃就算了。”
盛一南剛伸手去拿,何玄白靈活避開,“我吃。”
原本吃羊肉串的“視死如歸”,在肉串入嘴時,滿臉享受,“好像有點好吃。”
“比五星級,不對,跟盛地的廚藝有的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