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寧隔著小窗戶往外一看,這群人已經衝了上來,一個負責人模樣的人,親自掀開司馬攸車轎前面的簾布,另一個人,應該是太學的二號負責人,則拿出了下馬車時用來墊腳的凳子,把它在路面上放平,方便司馬攸下車時踩在上面。
這樣的場景,司馬攸應該是見過的太多了,他也沒有扭捏,自然而然的走下了馬車,和迎接的人打了招呼。
然後指著楊小寧介紹到:“這位就是成來侯,我送他過來,順便過來看看太學的情況。”
太學的那一幫人,朝著楊小寧點了點頭,就算打過招呼了,便立刻把注意力又集中到司馬攸身上去了。
司馬攸在他們的簇擁下,往太學的院子裡面走。
那個掀簾子的男人,果然是太學的主要負責人,楊小寧發現,他真是會見縫插針哭窮。
這個負責人大概曉得,司馬攸下次再來,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呢。
所以他一邊陪著司馬攸往前走,一邊絮絮叨叨,說的都是辦學的難處。
什麼學生越來越多了但是經費卻沒增加多少,什麼這邊房子漏水了,那邊桌椅要更新了,還有教職工的工資差點都發不出來,福利得不到保障。
全程都在哭窮,話裡話外的意思,希望朝廷要是多撥一些銀子。
司馬攸只是安靜的聽著,一邊聽一邊繼續往前走,並沒有搭腔。
不一會就到了教室,裡面事先已經佈置的妥妥當當,臺上放了兩張椅子。
負責人連忙引導司馬攸上座。
對於上臺,司馬攸沒有客氣,但是他並沒有坐到事先給他準備好的椅子上,而是站在那。
太學的負責人,看司馬攸沒坐下來,自然也不敢坐下來,站在旁邊陪著他。
其他人,都站著下面,包括楊小寧。
司馬攸和臺下的太學生們講了一些大道理,比如要好好學習,將來為朝廷出力之類的話。
他的講話很短,沒有什麼廢話。
最後,他指了指旁邊站著的楊小寧,講了一句話:“這位就是成來侯,以後他就和你們一起學習了。他很聰明,以前吃過很多苦,你們要幫助他儘快適應。”
太學的負責人忙不迭的點頭答應。
走出太學的時候,司馬攸很隨意的說道:“剛才你提到缺少費用的事情,你寫個條陳,儘量把情況說的細緻一些,我收到後批一下。”
他這句話一出口,太學的負責人頓時眉開眼笑,臉上的褶子差不多都擠到了一起了:“多謝舞陽侯,多謝舞陽侯。”
司馬攸上車之前,對楊小寧說道:“成來侯,不要著急,慢慢來。”
班上大概有二十來個人。
楊小寧瞟了一眼,發現自己應該是班上年紀最大的那一撥了,其他人大多是十五六歲的模樣。
後來逐漸熟悉了,楊小寧才知道,太學很大,幾千名學生,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班,什麼年齡層次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