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和北大的招生人員,先後趕到了她家,穿著印著自身學校的ogo衣服的兩撥人,話題倒是同一個:動員她填志願的時候,填報自家學校。
畢竟總分全省第29名,妥妥的優質生源啊。
反覆權衡之後,楊小安最後選擇了清華大學。
中考引爆的是全鎮,高考直接就引爆了全縣。
建縣五十年來,一茬一茬的學生,一共只考上過兩個清華,楊小安是第二個。
上一個,還是在遙遠的五十年代,那時不要說楊小安和楊小寧這姐弟兩了,連他們的爸媽,都還沒有出生呢。
在縣城最繁華的地段,縣中拉起了鮮紅的橫幅:熱烈祝賀我校楊小安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
分管教育的副縣長,親自到家裡送來了喜報,不僅親切的和他們全家合影,還帶來了一萬塊錢的慰問金。
縣裡有幾個老闆,也跟著給學霸掏獎金,有的獎勵了五千,有的獎勵了一萬。
算下來,光獎金加起來就拿了八萬。
當時他爸媽在外面打一年工,無論怎麼省吃儉用,到了年底,也餘不下這麼多錢。
縣電視臺聞風而動,不僅走訪了縣中的校長和楊小安的任課老師,還扛著攝像機特地趕到家裡來,拍了個十幾分鐘的專題片:《震驚!清華學霸原來是這麼培養的》。
那個操著蹩腳普通話的記者,恨不得把話筒塞到他爸媽嘴裡,請他們向全縣的廣大家長們傳授教育經驗。
村上的老人們紛紛表示,這一天是可以遇見的,因為楊家祖墳的位置選的好。
並鄭重其事的預言,別看楊小寧現在不那麼拔尖,那是沒開竅,只要開竅了,肯定也能考上名牌大學。
但是讓老人家們失望了。
在小學階段,楊小寧就開始證明了“龍生九子各不同”,這個說法的科學性,也說明了,就算從一個孃胎出來,基因也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姐姐中考的時候,他幼兒園剛畢業,準備讀一年級,姐姐在清華上大二的的時候,他留級了,必須再上一年四年級。
留級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成績不好,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老師特別不喜歡他。
坦白的講,一年級和二年級時候的楊小寧,成績固然和姐姐楊小安是沒法比,但在全班,勉強還能算箇中遊。
到了三年級,開始斷崖式下降,每次考試,就兩題不會,這題不會,那題也不會,直奔倒數前幾名去了。
他爸媽覺得,成績不好最關鍵的原因,是楊小寧自己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對此,楊小寧則完全持不同的態度,他認為,爸媽總是拿姐姐的標準來要求他,無論怎麼樣努力,還是不如姐姐。
比如三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他數學和語文的成績都超過了九十分,小學兩年多來,總分第一次破天荒的擠進了全班前十五名。
回去屁顛顛的打電話,告訴在外打工的爸媽,期待得到幾句肯定甚至表揚,誰知父母並沒有意料中的驚喜,反而告訴他,你姐姐,小學六年,除了作文偶爾會被扣點分,別的任何一次考試,基本上都是滿分。
楊小寧感覺當頭一盆冷水,再也沒有說話的興趣了。
既然標杆永遠都無法超越,甚至連線近都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那努力的意義何在?
索性就不學了。
小學老師,通常都是跟著年級走的,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然後再從一年級開始循壞。
隨著楊小寧成績的一路下滑,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就準備拋下他以及另外幾名成績差的學生,帶領其他同學單溜。
女兒考上了清華,兒子卻要留級,他爸覺得實在丟不起這個臉。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給校長家送了兩瓶酒。
校長破口婆心的去做班主任的思想工作:作為園丁,對每一名學生,都不應該拋棄和放棄。
對於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班主任自然是不會信服的,只到校長暗戳戳的表示,只要你不讓楊小寧留級,以後晉升職稱時,一定優先考慮。
班主任才勉強答應。
到了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堅決不帶著他了,校長出面做工作也不行。
因為楊小寧知道班主任要將他留級的事情後,很生氣,找到了班主任的電動車,偷偷摸摸把輪胎的氣給放了,還不止一次。
本著對祖國的未來充分負責的原則,學校只好把他留了一級。
喜歡西晉二當家請大家收藏:()西晉二當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