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贏了,救回了出使高麗的使者,那鎮北王便全了他的大國臉面。
萬一輸了,也不壞。
起碼他就可以再無顧忌地,找緣由廢掉白曦的皇后之位,扶白瑤上位。
至於東北邊境之地,割讓便割讓了,反正也只是前朝打下來的江山而已。
他只需要能坐穩皇位,怎麼著都行。
現在,雖然雲璽已經因為謀逆事發而伏誅。
可原文裡,高麗國斬殺大明使者的事情,還是不會因此而推遲或者消失啊。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此乃君子協定。
也是歷代戰爭雙方,預設遵守的規則。
更何況這還不是兩國交戰的時候,高麗此舉,意在挑釁。
且很有可能,就是禹王授意的。
目的就是為了挑起戰火,徹底擺脫大明臣屬國的地位。
或許還存了那麼一點,想讓質子,也就是高麗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李逸,被大明皇帝拿來祭旗的心思吧。
大明的君主被高麗如此明目張膽地挑釁之後,定然會惱羞成怒。
盛怒之下,拿雅王李逸開刀,就是必然。
只要李逸死了,便再也沒有人能和禹王李絕,搶高麗國的皇位了。
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可惜原文裡關於李絕的著墨不多,她無法得知此人到底有些什麼弱點。
只知道他嗜殺成性,治軍極嚴,經常虐殺觸犯軍規者,並以此為樂。
士兵們全都對他膽戰心驚,不敢違逆他的命令。
誰在戰場上敢往後退縮,一律會被他殘忍斬殺。
軍隊裡計程車兵們,全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他們上了戰場後,知道沒有後退之路,便只能勇往直前,拼命殺敵。
因為不把敵人都殺光,他們就一定會被主帥給殺死的。
在這樣嚴酷高壓的軍隊紀律下,高麗的軍隊被訓練得所向披靡,令人聞風喪膽。
大明派去教訓他們的幾十萬軍隊,幾乎覆滅了十之八九。
這是何等可怕的戰力!
她一定要想辦法,提前從李逸的嘴裡,套出這個李絕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