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奉國之事,劉錦等人沒有插手,有楊朝獻在,也輪不到他們。楊朝獻“放過”梅妃之後,便帶著他們離開,徑直往問道宗方向瞬移,這是受了劉錦的邀請,因為九州通道已經關閉,需要等幾十年才能重新開啟,楊朝獻不過散仙之身,想要離開也要有傳訊上面說一聲,看是否放行,其次順便把玉簡之事前因後果與宗門告知。
雲海翻騰,柳士元與問道宗遙遙相望,心態已不比之前剛出宗門那般忐忑,此次出行美其名曰是因結業任務,走個過場,但其實收穫頗豐。除卻得了慧劍修行,度過刀兵劫數突破築基後期,便是得了楊朝獻的饋贈。
海魂瑪瑙換取楊朝獻的三份禮物,不得不說很是值得。
柳士元已經逐漸感受到純陽紫氣給他的助力,修行速度加快不說,便是其心境也越發超然。
泥丸宮有日月交替,又有海水潮漲潮落,靜時如天穹倒掛,動時驚濤駭浪,濺起重重幻影,儘管有慧劍坐鎮,柳士元心境仍尚不圓滿,便是其道心尚未確立,不過,與夕顏的幾番交手,卻是讓其隱隱有所悟。
得了玄龜驗過身份,眾人在劉錦的帶領下,直奔問道宗議事大廳,掌門等人早已得了劉錦傳訊,在此久候。
原本以柳士元等人身份還尚不能踏入此地,不過結業任務完成的如此精彩,也可視作內門弟子,問道宗弟子到了這一地步,也算是宗門真正的一份子。柳士元等人因此次拉著問道宗這面大旗在外狐假虎威而得到讚賞,蒹葭所言後果也沒有出現。
柳士元將在外所遭遇一切老老實實的告知宗門,自劉錦出現,他便知曉,其一舉一動真實記錄在冊,一旦有所隱瞞便會被宗門視為不端,日後宗門如有隱秘之事也不會告知。馮柳聽了柳士元告誡之後也老老實實回答,至於蒹葭,其回到家之後不久就陷入自家祖宗的洞天,楊朝獻此次前來也是要說此事,是以無有隱瞞,一五一十的告知宗門,如今他內有劉錦這個靠山,外有楊朝獻祖宗庇佑,地位可謂穩固。
不過,宗門在聽了三人言語訴述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讓三人收拾行李,進內門修行。其在外所得,宗門並沒有強制要求上繳,當然,若想與宗門換取所需也自無不可,這個自當全憑弟子處理。
“楊朝獻見過各位道友。”楊朝獻在劉錦的邀請下,慢了些許進入議事大廳,而柳士元等人則已經轉身去了任務堂交接任務去了。
不管此次結業任務有多荒誕,還是需要認真對待。
“楊道友免禮,若真計較說來,您還是我等的師叔祖。”掌門開口說道。
掌門開口,自然倍有面子,楊朝獻也很高興,但還是矜持道:“不必如此,雖說本尊兄長是問道宗弟子,浩然宗與問道宗也一向交好,貴為同盟,然我等還是道友相稱吧。”
掌門沒有多說什麼,徑直往身邊的程胖子示意,程胖子修養許久,在問道宗洞天的滋養下已經恢復如常,此次出關也是應了掌門所請,畢竟,楊朝獻的身份,在座的的都是子侄孫輩,若是現場有說話些不好聽,難免會落得違禮之稱,不管是浩然宗亦或是問道宗,對於禮制一向認真。
程胖子自渡劫大乘之後,一直躲在問道宗深處,孔達離開之後,柳士元等人又不能隨意進去,是以有些憋壞。胡咧咧道:“楊道友若是同輩相稱,那貧道可是要佔個大便宜了。”
有程胖子大乘期修士攪局,若是局面不利,楊朝獻說話自也不會說得太生硬。
楊朝獻呵呵笑道:“我等原是九州修士,無需如此客氣。”顯然,楊朝獻對問道宗的態度很是滿意。
幾番閒扯之下,楊朝獻只是應了楊朝奉一脈的師叔祖稱呼,其餘仍然堅持以道友相稱。問道宗這才鬆了一口氣,散仙雖然強大,但前途有限,相信每個散仙無不是打著轉世重來的主意,既然如此,道友之稱才是雙贏。
“說到楊師叔祖,不知楊道友知曉其到底如何了?”清門張揚開口問道。沒辦法,如今九州封閉,對外聯絡手段早已被天帝所控制,天帝雖然崇尚無為之道,但對於這一點,卻是強制之極,便是其出身宗門問道宗也不行。
沒辦法,九州雖有天帝掌控天道權柄,又有神尊組建軍隊,但對外仍然太弱,是以才做如此打算,楊朝奉昔年是奉了靈祖師之命外出開拓分脈,已留一點香火傳承。
“我兄長如今在封源界打拼,以他手段自然已經開宗立派,但若是要像天帝一般統治一界尚有心無力。封源界有多個勢力摻雜其中,能開拓如此局面已是不易。說實話,此次前來問道宗,便是想讓貴宗與天帝說一聲,開個同道放我離去,以助兄長一臂之力。”
楊朝獻將楊朝奉如今的情況一一細說,便是封源界的情況透過《捨得》經推演結果也一一告知。
眾人默然不語,說實話,此次要不是千年大劫心裡沒底,哪裡會如此擔憂,而楊朝獻所說之事,眾人對結果心知肚明,有些難堪,遊子軒環顧一週,見到程胖子心裡豁然開朗,開口說道:“楊道友且先不急,以楊祖師之能,相信也是如道友所說,我問道宗自然會將道友所求傳訊上界,但是往返也需要時間,道友還是且留在問道宗做客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楊朝獻將眾人反應看在眼裡,有些失望,剛想拒絕,但隨之而來感應到宗門後山之處有氣息溢位,開口笑道:“自無不可。”
只有遊子軒清楚,議事大廳可謂是其主場,其陣法禁制皆能信手掐來。他早已發覺靈祖師一時在旁監聽,楊朝獻最終之所以留了下來,也是因靈祖師之故。
“既然如此,還請楊道友入住洞天,與程師叔一起參玄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