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衣裳自打入春後就沒穿過,不可能拿出來擱到哪裡,唯有一個可能,第三隻手順手帶了。
這小偷是智障嗎,順手帶走衣裳,建設村雖說三百多戶人家,可穿毛衫的幾乎沒啥人,畢竟村裡人對穿著這一塊還不太講究,照樣是五十六年代的深色系的確良和寬大褲子裝扮。
就不怕哪天穿在路上被認出來嗎?
不過楊小娥沒心思細想,批好軍大衣,給釦子扣住,走到門邊推開便出去。
鄧建軍坐在院子的石頭椅子,看她走過來,起身把手中記賬本子遞過去,俊臉嚴肅,“你看,這有問題。”
楊小娥接過來細瞧,八月份進九千二十元整的毛線,按照以往的生産量,得七千三百件左右,可這賬本上記載毛衣製品量為五千六十件,差不多少了一半。
楊小娥看一眼鄧建軍,問,“你確定這賬單毛衣記錯?”
“肯定的啊。”鄧建軍鄭重點頭。
楊小娥低頭,又把賬本上記載數目看了一遍,九百二十元毛線,生産出毛衣製品為七千三百件,沒錯,按照以前的生産記錄正是。
少生産,唯有一種可能性,楊小娥把記賬本合上,抬頭對上鄧建軍,道:“走,上工作室。”
“好。”鄧建軍應著,手裡拿著手電筒,這會擰亮了照在楊小娥面前的路。
兩人到了工作室,加班的嬸子們收拾收拾下班了,看到兩個老闆都停下來笑著告別。
等員工都走了後,小毛在整理今天製出來的毛衣成品,裝進一個黑色大塑膠袋裡,再拿一個大編織袋套著。
楊小娥看了一下,生産線是分批生産,大概十個人制一種毛衣款式,這會每個款式分別拿一件,再拿尺子,粉筆,朝辦公室走。
鄧建軍望著楊小娥,有點搞不懂她在弄啥子鬼。
楊小娥不急不慢地把六個款式的毛衣展開再桌子上,道:“這一個禮拜都生産這六種款式吧?”接著抬頭看向鄧建軍。
鄧建軍微微愣了下,而後點頭,“沒錯。”
楊小娥拿尺子對準毛衣,像是在驗貨一樣,嘴裡念,“上好的毛線,是特細,它是編織毛線中最細的一種,特點為輕盈,柔軟,色澤變化多端,夏天穿著它製出的衣裳,輕薄,合身,當然,毛線用量較省。嗯,有三尺二嗎?我量量。”
說著,楊小娥拿木尺開始量尺寸,接著在桌子上那粉筆記錄。
鄧建軍不清楚啥狀況,看也看不明白,他就是管賬和跑業務的,不懂情有可原。
小毛就曉得一清二楚,特細的毛線製出的衣裳,一件光毛線成本是五塊錢,這次有五家批發商有需求,總計五百件,算起來毛線成本就是兩千五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