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跟你說正經的,你卻來取笑人家。”顧念跺了跺腳。
“好好好,不笑了,你繼續說。”
“我感覺得到,除了南邊那座山上有很可怕的鬼氣,其他地方的鬼氣都不是那麼嚇人,甚至有的還非常溫暖。”
雁行雲心下感慨,顧念不肯做除念師真是太可惜了。
她對唸的感應精確細緻到了連他都要嫉妒的地步。
南山鬼氣,是陰脈上經過漫長時間匯聚而成的鬼氣,乃天地之怨,單靠除念師的力量並不能消除,此時被滿山老槐所聚,只是鎖起來而已。
其他位置的鬼氣,卻是這印城死去之人,心有掛念不願離開才形成的。
尤其是年歲越長,越牽掛兒孫,就像趙老太爺這樣,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往生,執念聚於魂魄之上,化為鬼氣,停留世間。
再加上常年受子孫香火,守護家族,漸漸便凝聚出神性,與其說是鬼,不如說是神。
南山鬼氣並不肯老老實實被鎖在小小山林之中,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爆發一次,試圖掙脫束縛。
每當南山鬼氣爆發之時,這些強留世間的鬼便會聯合起來,與印城神守一起,保護這座不被天地眷顧的小城。
兩人說著話,就見趙亦明帶著一群人急急忙忙的走進院子,將趙老太爺的棺木從堂屋抬了出來,開始拆屋卸梁。
折騰一下午,橫樑終於卸了下來,趙亦明請雁行雲過去檢視。
雁行雲在一旁拿了木鋸,親手鋸開橫樑,中間果然是一段槐木,而且還是歪斜扭曲的,只是外面包著杉木,表面上看不出來。
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房梁最忌用曲木,否則住在這裡的人一生曲折,沒有出頭之日。
這一根橫樑,既是槐木又是曲木,難怪趙老太爺死也難以心安。
趙亦明聽從雁行雲的建議,將那根橫樑劈了燒掉,一番折騰,天色已晚,當地習俗是凌晨四點出殯,雁行雲就打算帶著顧念去協會辦事處住下,等第二天趙老爺子順利出殯再回黔城。
兩人謝絕了趙亦明的邀請,下山去城中吃飯。
當地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吃食,豆漿綠豆粉。
用綠豆和大米加水磨成漿,在鍋裡烙製成餅,切成細條,下水燙熟,然後放入炸製成金黃的肉哨,澆入燒開的現磨豆漿,撒上蔥花,香氣撲鼻而來,入口綿軟香馥,齒頰留香。
兩人一人要了一大碗,顧小行蹲在凳子上,時不時趁人不備吃上一口。
顧念大概是以前沒有吃過,最後連湯汁都喝完了。
兩人打著飽嗝,散步消食,顧小行又自己去野了。
顧念指著城南的一座八角飛簷塔,問:“那裡是什麼地方?”
“那裡是文興閣,想去看看?”
顧念點點頭,雁行雲就帶著她慢慢的向城南走去。
顧念走近了才發現,那座高塔是在一個校園裡,她有些奇怪:“塔為什麼會建在學校裡?”
雁行雲解釋:“不是塔建在學校裡,而是學校建在了塔下。這座閣塔裡,供奉的是紅棺的第一任主人,也就是這座城的神守,那個冤死的狀元郎。”
“這塔周圍為什麼會有一圈紅牆?”
在顧念的印象中,塔的附近,很少有修建紅牆的,大多都是白牆或者灰牆。
“那是一個僧人的鮮血。”
喜歡除念師雁行雲請大家收藏:()除念師雁行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