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你跟我來。”他道。
姜茂扭頭看了一眼還在忙碌的苗霜,至少他沒停下救治,那就說明趙戎還沒死,他留下來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添亂。
太監們小跑著進出房間,送進清水,端出血水,姜茂深吸一口氣,移開眼睛不忍再看了,跟著祁雁來到前殿。
軍事佈防圖在桌子上鋪開,整個大景版圖一覽無餘,祁雁拾起一枚小旗,放在了鹿鳴塞的位置:“鹿鳴塞常駐兵力三千人,加上剩餘的雁歸軍殘部,不足一萬人。”
“狄歷二十萬大軍已控制漠南,鹿鳴塞鎮守著跨越陰山最便捷的溝谷,鹿鳴塞破,陰山必失。”
“狄歷若奪陰山,控制河套,便可取秦古道南下直取渭城,渭城與晏安,一水之隔。”
姜茂聽著他愈發顫抖的聲音,忍不住道:“將軍……”
“西蕃雖然近些年來跟我們井水不犯河水,但西蕃覬覦隴右已久,若我是西蕃國君,便趁狄歷與大景交戰,亂中插上一腳,率大軍沖斷河西走廊,若河西失守,隴右與大景斷聯,便成西蕃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河西一斷,西蕃和狄歷間的屏障消失,兩國接壤,或為隴右開戰,但更大的可能是二者聯合攻取大景。”
紅色的小旗接連落在地圖上,姜茂看著,只覺心驚膽戰,現在的大景簡直是四面楚歌,腹背受敵。
而祁雁竟然還沒說完。
他又將視線落向西南:“之前南照陰謀敗露,被迫退兵,必定不會善罷甘休,黔地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且沒什麼油水可撈,沒有苗疆款首相助,他們恐怕會選擇直攻劍南,而今蜀地富庶,西蕃也未嘗不想要,劍南和隴右,他們會選哪邊?”
祁雁忽然抬起頭來,看向姜茂,姜茂稍加思索,道:“依我看,攻佔隴右利益更大。”
“或許他們也可以兵分兩路,”祁雁將小旗放在劍南,“支援一些老弱病殘給南照,讓南照出力攻打劍南,自己坐收漁利,若成自然最好,若敗也不過是及時撤兵。”
姜茂點點頭:“有道理。”
“如此看來,西蕃若將主力放在河西,則劍南壓力最小,訊息傳遞也需要時間,西蕃先動而南照後動,鹿鳴塞最危,河西走廊次之。”
“務必守住鹿鳴塞,退狄歷之兵,若輸一步,滿盤皆敗。”
祁雁深深吸進一口氣,閉上眼睛。
“京中可調配禁軍十六萬人,朔方已全軍覆沒,殘兵不足一萬,隴右駐軍八萬,劍南四萬,狄歷二十萬大軍,西蕃兵力或在二十到三十萬之間。”
“京中不可無人鎮守,做多可調出八萬兵力,取兩萬騎兵走秦古道,以最快的速度支援鹿鳴塞,而今並非狄歷南下最佳時節,從他們得到訊息至今最多不超過半個月,倉促集結兵馬,糧草一定不足,只能打突襲戰速戰速決,一旦鹿鳴塞守住,久攻不下,他們只能退兵。”
祁雁又拿了藍色旗子,放在地圖上,與紅色旗子相碰:“步兵稍後跟上,取兩萬繼續支援鹿鳴塞,其餘四萬兵馬前往河西,而今範陽和河東的十萬大軍應該還沒回到駐地,即刻傳令讓他們派出軍中所有騎兵支援塞北。”
“兵馬彙合之後奪回漠南,狄歷兵敗,若西蕃不傻會直接退兵,若不肯退兵,我們也有餘力支援。”
地圖上的旗子幾經變換,剛剛還四面楚歌的局勢又迅速挽回。
“至於劍南……”祁雁思索片刻,“劍南兵雖不多,但彭鴻飛手下不缺將領,新兵都讓給我了,精兵他自己留著,上次又給他添了些錢糧,現在正是兵強糧足,這一仗便讓他自己搞定。”
姜茂:“……”
“不過,若南照調集全境兵力孤注一擲,或西蕃不取隴右而取劍南,還是有些危險,穩妥起見……只能麻煩大巫跑一趟了,山地作戰,大巫最為擅長,能調動苗民來幫忙最好,此戰得勝,我也好以此為由將黔中賞給他們。”
祁雁說著抬起頭來:“姜茂,你隨大巫跑一趟,你和劍南節度使熟識,一切計劃由你負責溝通。”
姜茂沉默了下:“就我和大巫兩個人嗎?”
“還不夠嗎?大景已經無兵可調,告訴彭鴻飛,此番他若守住劍南,我便保他一輩子平安富貴。”
“明白了。”
祁雁捏了捏眉心,已是頭痛不已:“這般局勢,最重要的或許已經不是兵力,而是將領,兵力勉強能湊出來,將領要去哪找……”
他揚聲喚道:“範青書。”
範青書出現在門口:“在。”
“去召集各部官員,讓他們速速進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