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最大助力 可你又該親眼看一看
三月中旬, 帝君正式頒旨,概因往年科舉有徇私舞弊之嫌,朝中多名官員獲罪處斬, 以致官位空懸,今年特開恩科,由涼王負責監考, 當世大儒顏鏡良、禮部侍郎柳正文、文壇宗師裴般若負責主考閱卷,聖旨一出,天下皆驚。
與此同時,春蒐之期已到,帝君四月將攜文武百官於京郊獵場圍獵,只是相比前一道旨意,這條訊息難免顯得有些波瀾不驚了。
神京的氣候一向變幻無常, 寒意散去,已然有些微微燥熱, 不少進京趕考的文人士子都換上了春衫,相聚第一樓內吟詩作對, 暢談天下局勢。
“真是痛快!如今有涼王負責監考不說,更有顏師、柳師、裴師這等鴻儒碩輔閱卷,我等終於不必擔憂科舉公正之事!”
“多虧涼王上奏揭發, 引得士林震驚, 否則往年哪裡請得動這幾位文壇泰鬥,尤其是顏師,他年歲已高,聽說閉門著書,許久不曾過問外事了。”
“今年就算落榜,我亦心服口服!”
“敬軒兄何必妄自菲薄, 去年你就已經躋身乙榜,若不是你自覺學問不足,淡然返鄉,早就是朝廷命官了。”
“我輩士人所求不過一展胸中抱負,為蒼生謀福,可惜如今邊關戰事不休,朝堂卻盡是些結黨營私之輩,就算僥幸當官,恐怕也會受盡權貴打壓,出路又在何方?”
他的話顯然戳中了不少士人心事,一時間只聽嘆息無數,更有甚者喝多了酒趴在桌上又哭又笑的,大罵帝君無所作為,畢竟武將用拳頭出氣,文人就只能用嘴皮子和筆杆子了。
好在西陵對文人一向寬松,朝堂上那些禦史大夫天天指著帝君鼻子罵,也沒見誰真的被砍了頭。
席間忽而有人道:“倘若朝中能有賢德之人主事就好了,涼王殿下品貌非凡,心憂天下,實在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他這番話並非空xue來風,自從楚陵在朝堂上替天下寒門士子發聲,名望便與日俱增,再加上以前恭謹謙和的行事風範,在士子之中極得人心,請求立他為儲君的呼聲也是一日高過一日。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附和無數。
“大善!依我看帝君早就該立太子了!”
“從前只覺涼王溫雅,不曾想也有替寒門士子請願的氣勢,諸王遠不如也!”
“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帝君也該早立國本!”
二樓臨窗的位置有一處包廂,將樓下吵嚷的聲音盡收耳底,桌邊飲茶的男子聽得波瀾不驚,反倒是他身邊站著的護衛聽得眉開眼笑:“王爺,那些書生都在贊成您當儲君呢,就是怕傳到有心人的耳朵裡,又要憑白惹禍。”
楚陵淡然垂眸,吹了吹茶碗中漂浮的沫子:“這些年韜光養晦,府中禍事也不見得就少了,隨他們去吧。”
風頭太盛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也未見得就是壞事,畢竟他這輩子註定不可能像前世一般低調行事,默默無聞,在士人間得些名聲也不錯。
蕭淼聞言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楚陵見他一副不懂裝懂的模樣,心中難免感到了幾分好笑:“知不知道本王今天為什麼不帶你哥哥出來,而要帶你?”
蕭淼眨了眨眼:“難道王爺又想讓我偷東西了?”
上次王爺讓他把錢益善房裡的銀子全部都偷過來,氣得對方指天罵地,把他家祖宗十八代都數了一遍。
楚陵:“……聰明。”
楚陵笑了笑,然後示意他看向窗戶外間,街道對面恰好就是楚圭的城王府,只見府門開啟一條縫隙,從裡面走出一名護衛打扮的男子來,對方目光冷銳,腰間纏著一條類似截棍的鐵鏈,雙臂粗壯有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個內家高手。
“此人名叫閻拓,乃是崇州羅漢堂的高手,跟隨楚圭多年,一條盤龍棍使得出神入化。”
蕭淼瞧著樓下那個大塊頭心虛摸了摸鼻尖:“王爺,要不您還是換我哥來吧,我最擅長的是輕功無痕,與人纏鬥並非我所長。”
楚陵卻道:“本王不需要你與他纏鬥,只需要你從他身上取一樣東西。”
蕭淼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來了精神:“王爺,什麼東西?”
楚陵望著樓下那名漸行漸遠的男子,輕描淡寫吐出了一句話:“他腰間掛著的那枚玉佩。”
不過他今日出府並不是為了這個閻拓,而是為了尋一個人。
時辰不早,城內投宿的人卻越來越多,當中除了進京趕考的學子之外,還有不少各地湧來的難民,概因西陵數十年前曾被胡族與西戎同時率兵攻打,腹背受敵,不得已割讓出了定、平、克、寰四州。
那些強盜不僅洗劫了西陵的大半國庫,臨走時還帶走了將近四萬多漢奴,自靈山遁入茫茫草原,只留滿地屍骸,家家縞素。
那是每一個西陵武將心中的恥辱,
更是每一個西陵子民心中不可提及的傷痛。
帝君曾經歃血為誓,誰若能率兵收複失地,不論出身,不論血統,賜黃金萬兩,封異姓王,世襲罔替,與國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