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榮也是心裡一突。沒有人比他更明白,工程質量問題的敏感和嚴肅。
這就絕不是內部鬥爭了!再怎麼內部爭鬥,也不會輕易去碰這樣的高壓線。
而且,今天也是小範圍開會,所有參會人員都是直接相關方。這顯然也是要控制訊息,盡量不讓外露。
難道是內監部在查招標違規的時候,順藤摸瓜,發現了其他什麼線索?潘玉榮狐疑地想。
工程質量安全,這是集團的高壓線。如果真出了問題,哪怕他是一級子公司的總裁兼任集團副總裁,也一樣扛不下來。
近幾年,是沒有發生工程質量問題了。但是,早些年還有。最近一次,是七八年年前,那時地産板塊和基建板塊還沒分家。在要施工的時候,對外採購的建材,被驗出不合格。
當時,整個工程差點被緊急叫停。有一層樓直接被拆除重建。最後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集團內部所有涉事人員一律從重處理。所有把關不嚴的,都被業內封殺。直接參與的,更是難逃牢獄之災。
至於,向國昌出售瑕疵産品的那家建材公司,更是直接被告到了破産。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潘玉榮仍然心有餘悸。他是當時的親歷者。或者說,沒有那次事件,他也做不到如今的位置。
潘玉榮進入國昌之後,從駐守工地的一線建設專案負責人做起。8年前,他已經是集團中層,距離準高層只有一步之遙。
那起工程質量問題發生一年後,國昌基建獨立出來。他一路順風順水,先是成為基建板塊的副總裁主持工作。兩年後升任總裁,又過三年,再度升職,兼任集團副總裁。
回想起來,潘玉容職業生涯中,邁過的最關鍵一步,就與那起風波分不開關系。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武進,正是因此被波及倒臺。
當時,潘玉榮和武進一副一正,各自負責一個工程專案的東西片區。潘玉榮負責西區,率先發現採購的建材質量不合格。
他當機立斷,直接上報給了總部。總部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派了一個工作組下來調查。並對同一批次的建築工程專案,全部進行摸底。發現武進負責的東區,已經使用了那批建材。
武進被集團以失職的罪名論處,追究領導責任,直接被撤職雪藏。潘玉榮作為副手,才順勢進位,並且從此博得了謝董的另眼相看。
潘玉榮可不像萬寧,是謝董的總助出身。但他跟萬寧年紀相差不大,卻能夠更早一步,升任集團副總裁,憑的是什麼?
還不就是紮紮實實的業務能力和圓滑謹慎的工作作風。謝董曾經多次公開表揚。玉榮做事謹慎,基建板塊交給他看著,我和董事會都放心。
能夠被謝董誇獎一聲謹慎的潘玉榮,更是深知工程質量問題的嚴肅和敏感。七八年前的那場風,就給集團的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國昌建設的總裁,被迫提前退休。而後,國昌建設一分為二,變成了獨立的國昌地産與國昌基建兩大板塊。
其次,對外採購建材的工作職能,從採購部移交給了建設部和子公司。
最後,集團內部形成了定例。一旦出現工程質量問題,如果是子公司自己及時發現,還可以得到豁免待遇,小懲大誡。
要是被總部查出來,除了直接涉事人員之外,其他各級管理層。都要負有連帶責任,會被一路追責。哪怕是一級子公司的總裁也不例外。
雖然這幾項重大變動的發生,與集團內部的權力博弈分不開關系。但也足以從一定程度上,彰顯出集團總部的態度。那就是對工程質量高度重視。
現在,林曦當眾點出此事。
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中飽私囊……這其中哪一個罪名,都能毀了一個人的身家前途。
這讓潘玉榮怎能不心驚肉跳!
他一遍絞盡腦汁極力回想,基建板塊有沒有哪個專案,可能牽扯在內。一邊如臨大敵地等著林曦的下文。
會場的氣氛肅殺而凝重。最先沉不住氣的,就是李百川。
他看了看林曦又看了看韓肅。出於對內監部的忌憚,李百川還是選擇向前者發問道,“林助理,以次充好之類,您說的那些情況,目前是否已經掌握了實際證據?”
林曦幹脆利落地道:“沒有!”
李百川鬆了一口氣,同時又有些不滿的道:“既然沒有證據,林助理你說話未免有些太武斷了吧。”
林曦冷笑一聲,甩甩手裡的檔案,毫不客氣地道:“工程建設領域,出現大面積的招標違規現象。小謝總看到之後,擔心工程質量方面,同樣存在問題。”
她直接質問李百川道:“小謝總深惟重慮,凡事考慮在前,難道不對嗎?小謝總身為集團ceo,發現了某些苗頭,難道還不能過問嗎?你們建設部做事不讓人信任,難道還要怪小謝總杞人憂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