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房屋寬敞,他們也沒著急離開,看著往書房搬的東西一箱接一箱,鄰居們好奇:“都是書啊?”
團團擔心鄰居們誤以為他愛看書,以後沒法出去玩。他聽他媽說過,這裡有籃球場、乒乓球場等等,他還想一一體驗,趕忙拆開一箱:“不是。我的玩具擺件。”拆開一個銅烏龜,比他巴掌小,有蘇笑笑拳頭那麼大,他遞給一個小孩,五六歲,估計是哪個領導的長孫。
小孩的爺爺正是先前說話的領導,見狀不禁說:“包漿了?老物件啊。不能給他,你收著吧。”
團團笑著說:“潘家園買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是真的說明跟他有緣。”塞小孩手裡,注意到兩個十來歲的男孩女孩,估計是他爸下屬的兒女。看年齡和計劃生育時間,估計來自兩個家庭。團團又拆兩個,一個喜鵲登梅,一個銅馬,馬給男孩,銅做的喜鵲登梅給女孩。
鄰居們頓時不好意思,把孩子往外攆。
團團指著箱子:“沒事的,還有好幾個呢。”
張懷民的領導開口:“放你書架上。”對他大孫子說,“跟哥哥姐姐玩兒去。”
擠進來沒有得到玩具的小孩左躲右閃就是不走。團團看看他們的年齡把書拆開:“看不看武俠小說?溫梁古金,這裡全都有。隨便挑隨便選,都是我上初中和高中時看的。”
說這話的要是別人,家長們肯定擔心孩子學壞。團團沒有學壞,說明小孩能不能成才跟看不看武俠小說關系不大。再一聽說團團看過了,家長們就讓孩子們道謝。
團團不拘小節席地而坐,把整箱小說拿出來,先送“金”再送“古”,一人一套。金和古加一塊送了二十一套,大孩小孩都心滿意足地出去了。
領導看到張懷民要收拾房間就叫眾人出去。到門外還沒下樓梯他就感嘆:“團團這孩子真好。”
蘇笑笑來的路上還尋思明兒買點什麼,或者去村裡弄些城裡人不好買的土特産拜訪鄰居,現在看來什麼也不用買,鄰居還有可能送她土特産。
張懷民很是欣慰地揉揉團團的腦袋。
團團仰頭問:“是不是覺著養兒千日用兒一時?”
“收拾你的東西吧。”張懷民給他一記爆慄,想起什麼,“那三個銅擺件真不是古玩?”
團團:“算是吧。我買那幾樣的時候剛改革開放,還沒人敢造假。建國後百廢待興,什麼都要票,也沒法造假。至少是民國時期的東西。至於是不是秦漢或者明清,真要看他們運氣。”
楊一名想起先前同團團聊的那件事,等蘇笑笑和張懷民去主臥拆箱,他小聲說:“那個銅‘痰盂’我們找人問了。上面沒有文字不值錢。但也比咱倆預估的多。因為沒有文字沒法研究,紅偉的老同事也沒有勸我們捐出去。只說真想賣他可以聯系買主。你說要不要給他中介費?萬一老教授清高認為我們侮辱他怎麼辦?”
團團朝陳大勇看去:“他路子廣。真能賣個大價錢,叫他弄兩支野山參,你和朱紅偉送過去。”
楊一名拍地:“看我的腦子。就這麼定了。房子我來選,選好了你們負責過戶。回頭也不許說這不好那不好。”
李小光擦著書架說:“白撿的東西,別說房子,就是讓我住車庫,我也絕無二話!”
話音落下,聽到敲門聲,團團勾頭說:“直接進。”
來人五十多歲,是個和氣的大媽,端著一盤切好的西瓜,看著團團就笑:“忙完了解解渴。”
團團趕忙起來接過去:“謝謝阿姨。”
“叫阿姨多生分!”
團團笑著點頭:“謝謝大媽。也謝謝我大爺!”
來人以前在街道工作,後來到了婦聯,聽到“大媽”這個稱呼很親切,就跟她還沒退休似的,“慢慢吃,盤子等我回頭過來拿。”
團團把人送下來就到父母房門口:“這阿姨有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