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民還想問下去,一看她準備炒菜,就繞到廚房搭把手。
蘇笑笑做了兩個熱菜,第二個熱菜下鍋,張懷民出去喊蘇團團回來吃飯。
飯後蘇團團跟以往一樣寫作業,不過以前是寫老師佈置的,今天寫的是學校發的暑假作業。
團團開竅早,蘇笑笑和張懷民經常給他補課,以至於小學作業對他來說就像初中生做加減法。短短一週團團就寫完兩本暑假作業——語文和數學。
蘇笑笑給他放三天假,讓他隨便玩。團團不愛跟同齡人玩,就拉著他好朋友許小軍去鐘家。鐘家兄弟上山,他撿柴,鐘家兄弟下海,他撿海鮮。
蘇笑笑見他撿的開心也沒批評他。
一家三口北上的前一天晚上,蘇笑笑去吳雙家,問吳雙有沒有空幫她澆菜。
以前吳雙和王素芬都嫌宋老師不會過日子,倆人經常私下裡說三道四,堪稱臭味相投。自從王素芬變得不會過日子,還因此跟吳雙叨叨幾句,倆人就漸行漸遠。
王素芬經常去蘇笑笑家,吳雙不止一次看到蘇笑笑同王素芬有說有笑,認為蘇笑笑背叛了她們的友誼。吳雙氣得不再找蘇笑笑聊天,同時也希望蘇笑笑能幡然醒悟。
王素芬又沒得罪過蘇笑笑,她的幾個兒女還經常幫蘇笑笑帶孩子,蘇笑笑當然不可能跟她絕交。
吳雙對蘇笑笑對誰都和和氣氣的樣子很不滿,所以面對蘇笑笑的詢問,吳雙裝傻,說她要上班做飯忙起來可能顧不上。
吳雙的小女兒想說她有空,可惜只喊一聲“蘇阿姨”就被吳雙問,“暑假作業寫好了嗎?”
小姑娘一聽到“作業”就頭疼,恨不得躲出去,哪還有心思幫蘇笑笑澆菜。
蘇笑笑十分理解地點點頭:“是我忘了你家人多。”
前年蘇笑笑和張懷民回首都探親,那個時候還沒有明確提出恢複高考,蘇笑笑和王素芬的來往稱不上頻繁,吳雙主動問她一走十幾天,園子裡的菜怎麼辦。
現在三個孩子都大兩歲,倆兒子可以刷鞋洗衣服,閨女可以做飯,吳雙反而沒空,蘇笑笑心裡覺著好笑。
從吳雙家出來,蘇笑笑也不怕她看見,直接去隔壁張家找王素芬。
王素芬早晚要澆菜,覺著幫蘇笑笑澆菜是順手的事,所以想也沒想就答應下來。蘇笑笑這才說瓜果蔬菜熟了就摘下來吃,不要等他們回來,天熱放不住。
王素芬點點頭表示知道,“回去幾天?”
蘇笑笑:“十多天。”
不知為何,蘇笑笑有種預感,這是最後一次回去探親,所以翌日早上蘇笑笑找漁民買兩提包幹海鮮。
張懷民拎著海鮮,蘇笑笑拎著行李和洗漱用品,團團身上挎一個水壺和一個裝了幾張大餅和幾個雞蛋的小書包。
團團長大了可以自己走,給他爸爸媽媽省了不少事。
這次還是張新民去火車站接他們。看到團團,饒是張新民有心理準備也忍不住說,“以前我覺著你十八歲能長到一米八。現在看你十六歲就能長到一米八。”
團團點頭:“我不挑食!”
張新民呼吸一頓。
蘇笑笑想笑:“團團,不要故意氣你叔啊。他要打你,爸爸媽媽可沒法幫你。”眼神示意一下他們手裡拎著東西分身乏術。
團團不怕他叔:“我告訴爺爺奶奶叔叔欺負我。”
張新民拽著他的胳膊:“上車吧。”
公交車走得慢,團團被晃悠的快睡著了才到家。羅翠紅聽到團團的聲音就去廚房,老張跟進去把暖瓶和燒水壺都拎出來。
大兒子一家三口甫一進門,老張就讓他們先洗洗,洗好正好吃飯。
張新民的妻女把蘇笑笑的行李包裹送屋裡。張新民的老婆無意間聞到海産品的味道,不禁問:“嫂子,這兩包都是海貨啊?”
蘇笑笑點頭:“幹魚膠啥的。你找個玻璃瓶或者餅幹盒子把魚膠放進去。這次的魚膠、鮑魚都小,價格便宜,買來專門留著咱們補身體。”
老張問:“你那邊還有吧?”
“我沒留。那邊天氣潮濕,萬一這些天天天下雨,等我們回去就發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