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漁民爭先恐後道:“太多,一樣一瓶就夠了。”
蘇笑笑道:“我知道這些東西是海裡抓的,沒用你們一分錢。我也聽說魚膠收拾起來麻煩,鮑魚需要曬很久,人工費也是錢啊。這年月也不能給你們錢,好在這些東西可以換錢。要擱以前,這些東西換你們這麼多海味肯定是我賺了。你們別嫌少。”
“不少,不少!”幾人連忙說。
蘇笑笑:“那就收下吧。”
再客氣就虛偽了,幾人把東西收下,然後問蘇笑笑喜不喜歡吃螃蟹。
蘇笑笑一聽這話就知道幾人想明兒出海多弄些螃蟹給她送來:“我喜歡沒用,團團不喜歡,天天叫著螃蟹是醜八怪,吃多了會變成醜八怪。這孩子可能在北方呆習慣了,不愛吃海鮮。也就魚和蝦能吃點,但也得紅燒。家裡哪有那麼多油給他紅燒。”
幾個漁民以前聽其他軍嫂說過,軍屬吃油需要用油票。不像他們沒油了就叫隊長殺豬,兩三頭豬,家家戶戶都能分十來斤。
要讓他們把油送過來,他們不捨得。幾人就打消給蘇笑笑送海鮮的念頭。可是拎著沉甸甸的蜂蜜又覺著羞愧,幹脆說:“蘇主任,以後想吃魚和蝦就跟我們說。”
蘇笑笑點頭:“好的。”
幾人告辭,蘇笑笑送他們到門外。
吳雙聽到動靜從隔壁出來,和蘇笑笑一起看著幾人往西北方向去:“換好了?”
蘇笑笑“嗯”一聲:“鮑魚、海參、魚膠和幹貝,每樣都有兩三斤。”
吳雙:“那不得幾大包?”
“是呀。我覺著東西買少了,他們反而認為我太客氣。”
吳雙快言快語:“還不是因為海貨出不去。那個詞叫啥,有價無市?”
蘇笑笑點頭:“要是有人能把這些東西運出去就好了。”
“那得多大本事啊。”吳雙不禁說,“漁民這邊好解決,關鍵弄那麼多東西往哪兒運。少了不夠來回運費,多了賣給誰啊。也就首都和申城有錢人多吃得起。對了,還有東北,但東北太遠,那邊也有海,不缺這些。”
蘇笑笑沒本事打通首都或申城市場:“不說這些,咱們照顧好自己,別給部隊添麻煩就行。”
吳雙點頭:“是呀。對了,你啥時候寄?”
蘇笑笑:“明天?”
“我明天幫你馱過去。”
蘇笑笑道:“那我這就回去包起來。”
吳雙幫她一塊收拾。
倆人把品相好的幹貨挑出來,最後每樣挑出一斤多。一斤多也不少,吳雙裝紙箱裡,問:“不給你姑寄點?”
蘇笑笑搖頭:“我姑人好,她女婿不一定。看到海參、鮑魚這些好東西,興許以為我特別有錢,回頭就寫信找我借錢。我公婆不一樣,他們有工資買得起,需要我寄是因為首都賣這些的少,價格貴,在首都買不合算。再說,他們也知道我和張懷民手裡有多少錢。”
吳雙不禁說:“還是有工資的公婆好,瞧不上你們手裡這點錢。”
“對啊。所以我最不怕公婆知道我有錢。”蘇笑笑又裹幾張報紙,確定遇到下雨天也淋不濕就把箱子蓋上,把挑剩下的東西放盆裡。
吳雙提醒她把東西放在幹燥的地方,經常拿出來曬曬。
蘇笑笑點頭記下,就問她知不知道怎麼做。
吳雙不知道:“明兒問問小楚吧。”
翌日到單位,蘇笑笑就問小楚幹海參、鮑魚、魚膠和幹貝怎麼吃。小楚家經常做這些,她就找一張草稿紙,從泡發到上桌,詳細地寫下來。
蘇笑笑本想抄一份放包裹裡給公婆寄過去,又一想這些東西是留著張新民送給領導的就打消這個念頭。
包裹在路上耽擱了兩天,八月十六,包裹才到家。也多虧首都郵局有車,一箱東西直接送到張家。
這天正好是週日,張懷民的弟弟和弟妹在家,他妹和他妹夫也在,還有幾個鄰居。幾個鄰居一看郵寄地址是翁洲島,很是羨慕:“老張,你大兒媳婦是真孝順。”
張懷民他妹嘀咕:“誰稀罕她這麼孝順!”
鄰居尷尬。
羅翠紅瞪閨女,都說過去的事不要再提,她怎麼就不長記性:“不會說話就閉嘴!”
鄰居見狀連忙打圓場:“愛民這是怕被她嫂子比下去。老羅,拆開讓咱們長長見識。”